今日推荐心语:
在日常生活中,总能见到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有的人感而为病,有的人却安然无恙;同样是患感冒,对某些人来说是“小菜一碟”,而对另外一些人却犹如“大难临头”备受折磨,这主要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
中医体质学说与健康息息相关。就治疗疾病而言,是中医辨证的基础;就防病养生来讲,体质决定着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也是日常保健、养生的是否恰当的关键因素
阳虚体质:
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耐夏不耐冬,被大家贴切的称为“怕冷族”,易患感冒、腹泻、颈椎病、睡眠困难、慢性病等病。食养宜应用性味甘温的温补之品以补养,推荐膳食“龙眼蛋汤”。详见为“怕冷”的阳虚体质推荐一份祛寒膳食,龙眼蛋汤。
气虚体质:
指人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也可以称这样群体为“乏力族”。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且病后康复缓慢。气虚证多与肺、脾、心、肾虚损有关,食养应以分别补其脏虚为原则,推荐膳食“黄芪炖鸡”。详见为“乏力”的气虚体质推荐一份益气膳食,黄芪炖鸡。
阴虚体质:
主要表现包括低热潮热、手足心热、口干唇红、尿黄且少等,被大家贴切的称为“口干族”。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食养要注意“两益、三忌、一兼顾”,即,宜用清补之品,注意“滋阴”与“清热”;忌“油腻厚味”、忌“辛辣”、忌“温热”之品;养阴时要兼顾“理气健脾”。推荐膳食“双白梨藕汁”。详见为“口干”的阴虚体质推荐一份滋阴膳食,双白梨藕汁。
痰湿体质:
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是由津液运化失司导致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清淡饮食、荤素搭配、低脂低糖、少盐、少食辛辣、戒烟限酒等合理膳食饮食结构是最基本的方法,可适当多选择具有辛温燥湿、健脾利湿和化痰散结作用的食物。推荐膳食“三豆苡苓粥”。详见为“胖胖哒”的痰湿体质推荐一份化浊膳食,三豆苡苓粥。
血瘀体质:
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或瘀血阻滞的病理基础,能够引起一系列血液循环障碍的外在病理表现的体质状态。血瘀体质涉及到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非常广泛,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病、肿瘤等,还包括冠心病、脑梗死、子宫肌瘤、抑郁症,甚至癌症等。在饮食方面要避免油腻及寒冷食物,适宜进食具有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功效的食品,推荐膳食“蒜泥茄子”。详见为“血行不畅”的血瘀体质推荐一份祛瘀膳食,蒜泥茄子。
气郁体质:
是指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以机体脏腑气机运转不畅通、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其常见表现为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伴胸肋胀满,或走窜疼痛,嗳气呃逆,或咽喉部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惊悸,健忘,痰多,大便多干,小便正常。食养方法要以健脾理气、疏肝解郁为原则,推荐膳食“佛手陈皮茶”。详见为“情感脆弱”的气郁体质推荐一份解郁茶饮,佛手陈皮茶。
湿热体质:
外在表现为,形体偏胖,面部油亮,口苦口干,口气重,神倦困,烦躁易怒,男子阴囊潮湿,女子带下量多,大便干或粘滞,小便短赤。湿热体质人群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病证等。代谢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胃炎、肠炎、 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冠心病、肾盂肾炎、盆腔炎、尿道炎、湿疹等,尤其是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肾病、冠心病等疾病都与湿热体质有一定关系。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宜食清热利湿及甘寒食物,忌辛辣燥烈、温热大补的食物。推荐膳食“陈皮茯苓薏仁粥”。详见为“油光满面”的湿热体质推荐一份化湿膳食,陈皮茯苓薏仁粥。
特禀体质:
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比如经常无原因的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等。饮食上要以清淡、均衡为主,宜食用益气固表、扶助正气、固护肌表、滋阴清热、养血补气的食物。忌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忌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推荐膳食“固表粥”。详见为“狂打喷嚏”的特禀体质推荐一份扶正膳食,固表粥。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