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指的是以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它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却又常被忽视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咳、痰、喘”,即长时间的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而到2020年可能成为全球第3大死亡原因。
A
烟熏火燎,染上慢阻肺
南阳农村的孟女士今年46岁,十来年经常会咳嗽、有痰,时常还会觉得喘不上气来,特别一到秋冬更是胸口闷得厉害,不能吃饭。村卫生所大夫一直按哮喘治,却不见有所好转。后来到省人民医院求治,接诊的是老年临床医学部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赵丽敏。通过肺功能测定,结合胸片,赵丽敏判断孟女士患上了慢阻肺。
赵丽敏仔细询问了孟女士和家人的生活习惯,发现原来是生火做饭惹的祸。由于孟女士家的生活条件较差,她每天都要用柴火做饭,屋子里总是烟熏火燎,产生的有害气体直接进入身体,久而久之,使孟女士身上出现了慢阻肺的种种症状。
找清原因后,赵丽敏为孟女士制订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很快缓解了症状,使她的身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长期抽烟的人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包括被动吸烟者,也有发展为慢阻肺的危险,对于儿童更是如此。
另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长期受到室内污染的人(如农村地区烧柴火的人)、从事的职业有粉尘接触的人也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赵丽敏建议,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大量吸烟的人,都应做个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测定第一秒钟通气率,测试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呼气,看第一秒钟呼出的气体占总的呼气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可以判定气道有无气流受阻。
B
秋冬季节谨防慢阻肺
如何有效防治慢阻肺呢?专家建议,首先是控烟,戒烟是防治慢阻肺最为有效的方法。
在我国,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约占慢阻肺病因构成的71.6%。有资料显示,慢阻肺患者中有80%~90%现在或曾经吸烟。其次,应减少污染环境和职业暴露。另外,患者应尽量减少由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因为感冒可能导致慢阻肺的急性发作。
若已患有慢阻肺,患者要加强自身监控,减少急性发作次数。配合长期氧疗(每天吸氧大于15小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都可进行有效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以做肺大泡切除或肺减容术。某些晚期患者,可进行肺移植术。“此外,合理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赵丽敏补充道。
由于在慢阻肺的发病过程中,患者常因秋冬季寒冷,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疾病反复发作,咳嗽、气喘症状加重。赵丽敏特别提醒老年朋友,秋冬季节应从三方面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是夜间休息关窗,习惯晨练的老人应当备件稍厚点的衣服;二是加强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老年朋友可以打打太极拳,或者每天至少散步半小时;三是注意休息,老年人睡眠时间不少于6小时,午间最好小睡一会儿。
虽然慢阻肺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但只要充分了解此病,避免吸烟、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便会大大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其所带来的危害。“早查早治,其实慢阻肺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的。”赵丽敏说。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1-10/26/content_60506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