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高血压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国际高血压协会会员王浩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情较轻的人,可以通过非药物疗法控制血压。但因知晓率低,或是明知自己高血压却不当回事,有些病人没有及时控制血压,病情逐渐恶化,患上其他并发症,甚至由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许多病人发病前已经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由于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而失去了检查与治疗的最佳时机,实在是悔之莫及。
1
血压过高 血管“崩盘”
昨天上午,在省人民医院病房,38岁的郑州市民赵先生回忆起当初发病的状况,仍心有余悸:“真是捡了一条命!”多次体检中,身体较肥胖的赵先生就一直血压偏高,但没有任何症状,也不耽误吃喝,赵先生也就没放在心上。
一周前的一天,正在单位上班的赵先生突然感觉胸部剧烈疼痛,同事急忙开车护送赵先生到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经检查和会诊,赵先生患有主动脉夹层,此次发病,夹层从胸主动脉到股主动脉全层撕裂。“这是高血压并发症里最凶险、最紧急的一种,致死率非常高。”高血压科主任王浩说。
紧急做了介入手术,放上支架后,赵先生有惊无险。他说:“今后可得看好我的血压了!”
高血压病人早期常常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貌似“健康”,这也是许多高血压患者拒绝检查和降压治疗的原因,久之就会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
王浩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病例,一名20多岁的男子,由于血压过高,眼底血管被胀破,造成出血,双眼突然失明,当时在医院测量的血压高达260/160mmHg。而这个年轻人以前从没有测过血压,如果不是眼睛失明,他还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后来经过积极的降压治疗,这名患者的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后,双眼逐步恢复视力。
王浩说,由于高血压的知晓率低,很多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压而导致永久失明。血压过高,对于血管分布丰富的脏器首先造成损害,比如心、脑、肾,医学称之为“靶器官”。因此,对高血压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
2
对付高血压 “非药物”很重要
一名身体较肥胖的高血压早期患者,通过适度锻炼、减肥、改善睡眠以及饮食清淡等非药物治疗法,血压恢复了正常。临床研究证实,某些肥胖的高血压病人,通过适度锻炼、控制体重的方法,确实可以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
王浩说,对早期低压在95mmHg以内的高血压病人,症状不明显者,没有发生脏器损害的,可暂时不用吃药,采取非药物治疗,如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打太极拳等,同时观察血压波动。以膳食低盐为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一天吃盐应限制在5克以内,一个月就是3两。这么计算,三口之家一月吃盐不超过一斤。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调理,低压降不到90mmHg以下,就要服药降压了。
非药物治疗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病人(包括血压为正常值和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都是一种合理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存临床情况。改善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已得到认可,所有病人都应采用,这些措施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过多的酒精摄入、适当运动、减少盐的摄入量、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但是,尽管多数高血压病人知道正常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能把不良生活方式改掉,“因为,很多生活方式是根深蒂固的。”这也是很多年轻患者明知自己血压高,却听之任之、熟视无睹的原因。
对于已经采取药物治疗的患者,绝对不能认为吃了降压药就万事大吉了。王浩强调,非药物治疗法适合于任何一位高血压患者,其产生的降压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并协同增加药物的疗效。
3
监测血压,年轻人不够重视
在许多疾病中,高血压的诊断是最容易的,只需规范测量就可以了。而家庭自测血压可以帮助患者及医生全面、及时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和对降压药物的反应,从而使治疗更科学,也能更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王浩认为,家庭自测血压得到的血压值相对于诊室偶测血压值,更能代表真正的血压水平。因为在家中测量血压,一点也不紧张,心态平和,与自己平时的状态完全一样。而在医院测血压时,尤其是第一次就诊,面对陌生的医生,心情不免有些紧张,测得的血压也就比较高,这就是“白大衣高血压”。
另外,家庭自测血压可以了解平时血压波动情况。随着心跳的变化,血压也在不断变化。要了解病人平时的血压情况,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在家里测量血压。
但青壮年人家庭自测血压的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在使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的患者中,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40岁左右的青壮年人最不注意血压监测状况,只有在发生并发症后,这类人群才会对高血压重视起来。
4
医生教你正确测血压
那么,该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呢?
王浩介绍,过去认为自测血压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目前提倡应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若选用电子血压计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全自动的更佳,因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少。不推荐使用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
自测血压时,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门诊血压值,白天收缩压较门诊低10~15mmHg,舒张压低5~10mmHg。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初始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或更换降压药时,每日应测血压4次,一般在7时、10时、16时和20时测量。如患者每日血压波动较大或高血压急症发作时,测量频度要增加甚至要24小时血压监护。
血压经调整后达标并且稳定的患者,一周测量一两次即可,血压长期稳定的患者也可两三周测量一次,测量时间最好在自己全天动态血压的高峰时。
为了准确测量血压,一定要先弄清测量的步骤:
1.患者坐在安静的房间里,5分钟后开始测量。
2.至少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若两次测量结果相差比较大,应再测量。
3.无论病人采取何种体位,上臂均应置于心脏水平。
4.对老人、糖尿病患者或其他常有或疑似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人,应测量直立位1分钟和5分钟后的血压。
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