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永涛
炎炎夏日,又到了细菌、病毒“骚动”的季节,身体发育还未成熟的儿童,面临着健康的考验。很多家长更是“严阵以待”,生怕孩子撞上个什么头痛脑热,全家跟着操心不说,让孩子大热天遭罪。夏季儿童多发哪些疾病?如何避免儿童出现健康问题?我们邀请儿科专家为您指点迷津。
“上感”高发少吹空调
6月12日下午,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儿科门诊候诊区坐满了等待就诊的患儿和家长,儿科副主任医师高瑛被所在诊室的患儿家长层层“包围”。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生长、繁殖迅速。另外,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喜欢使用空调,使房间长期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内,由于空气不流通,就容易使各种呼吸道病毒留置屋内。儿童抵抗力较差,给病毒、细菌的入侵造成了有利条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能占一半以上。”高瑛说。
医院在接诊到有发烧症状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时,一般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做个血常规检查。但不少家长觉得要抽血或扎手指采血,心疼孩子,或者不了解验血的意义,不肯做。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两类,它们的治疗对策有所不同,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分辨出孩子是哪一种病原体感染所致。”高瑛介绍,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除发热外常常只伴有鼻塞、流鼻涕,轻微咳嗽,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或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表的中成药,或服用一些缓解发热、鼻塞、流鼻涕症状的对症药物即可。如果发热时间长、伴有明显咳嗽、带黄绿色痰等症状时要考虑细菌感染,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这时要考虑使用抗生素。平常所谓的“消炎药”,一般是指抗生素,我们不主张孩子滥用抗生素,必须对症下药。
“病从口入”远离腹泻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随着气温的升高,会发生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动力降低的现象,由此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的疾病——腹泻。儿童夏季出现感染性腹泻机会比较多,比如痢疾,特别是6-9月份,它的发病占全年痢疾发病的70%左右。
患了肠道疾病后,除了应按医生的要求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高瑛建议,腹泻的孩子,每次大便后父母要用温水为他们洗屁股,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很重要,可少量多次服用糖盐水。饮食上以米汤、去油肉汤、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饭、软面汤等为主。忌食刺激性食物、发酵和胀气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高瑛说,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让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前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冷饮和街头小吃,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
对于婴幼儿,鼓励母乳喂养,尤其是出生后的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断奶。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夏季预防孩子肠道疾病,家长要注重孩子的饮食和营养均衡。高瑛指出,对婴幼儿而言,奶制品是非常必须的,每天早晚一杯奶有助于孩子优良蛋白质的补充,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都可以吃一个鸡蛋,另外加鱼、肉等,主食方面谷米类、面食类可以轮换着,最好还要确保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高瑛提醒家长,不宜用含保鲜剂、防腐剂的成品饮料、果汁来代替新鲜水果。此外,夏季儿童饮食还应切忌每餐都大鱼大肉,搭配过于油腻。
这样“对付”湿疹痱子
夏季,由于儿童的皮肤细嫩,易受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炎、生痱子。一般来说,痱子多见于孩子们的头、面、颈、前胸及臀部,发病时有瘙痒感及轻微的烧灼感,容易形成囊肿和毛囊炎。抓破后,又很容易成为脓疱疮。脓疱疮属于传染性皮肤病,重症的孩子会发生邻近的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有的还会并发败血症、风湿热及小儿急性肾炎。
“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能有效预防痱子和脓疱疮。”高瑛说,已有痱子的孩子,尽量不要让他们挠抓,也不能用凉水或肥皂水清洗、刺激,可以用温水洗浴或搽止痒剂。另外,要让孩子多喝水,多喝些绿豆汤、冬瓜汤、西瓜汁、金银花露等,起到祛暑、除湿、解毒的作用。对患了脓疱疮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脓疱疮处涂紫药水、金霉素、新霉素等软膏,切忌滥用“肤轻松”等激素类软膏,以防皮损扩散,加重病情。
夏季高发的婴幼儿湿疹,令不少新手父母手忙脚乱。湿疹多见于出生不久的婴幼儿,尤其是吃奶的孩子。有家族史即父母及家庭上辈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孩子,患婴儿湿疹的比率更高。大部分患儿是由于对牛奶蛋白过敏所致,但母乳喂养的孩子也会发生湿疹,另外对花生、豆制品和其他食物过敏也会发生湿疹。
4-6月大的婴儿开始加喂辅食的时候,不要加入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例如花生、豆类、鸡蛋白和海鲜类。不满6个月大的婴儿只可以给蛋黄,最好7个月之后才喂食整蛋。“因为6个月以下的宝宝肠黏膜尚未发育完善,屏障功能不够好,易造成食物过敏,引发机体的免疫变态反应,导致宝宝从此容易发生多种食物过敏。”高瑛说。
另外,值的警惕的是,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要切实加强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各项工作。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2-06/26/content_73429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