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成为“受害者”的老人不计其数
它的残酷在于,它会让人记忆丧失、温情消失,视亲人而不见
记者 林辉
阅读提示 | 刚刚过去的这个重阳节,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的首个老年节,老人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有的老人会把好吃的东西藏起来,不给家人分享;有的老人跟踪到儿女的房间里,窃听甚至窥视他们在做什么;有的出现了幻听幻视,追打自己在幻视中看到的物体等;有的老人不缺钱,却喜欢捡破烂,把家里堆得像垃圾场;有的则不关心家人,人变得非常冷漠,与家人的关系也闹得很僵……当家中老人表现出种种异样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老人老糊涂了吗?
已成老年人第四大健康杀手
“老年痴呆症只是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通俗说法,该病多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属于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痴呆是其最突出的精神症状。”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神经内科主任张杰文说,在医学上,老年性痴呆有很多种类型,除了阿尔茨海默症外,还包括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及其他痴呆,目前我国60岁人口中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高达10%,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更是占5%左右,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
那么,阿尔茨海默症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呢?张杰文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治疗率极低,而治疗率低背后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许多人有“老糊涂是正常现象不是病”的观念,患者通常都是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才到医院就诊,从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知晓率、就诊率、治疗率十分低。
“此外,目前能提供阿尔茨海默症科学诊疗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严重缺乏能够早期筛查、诊断、鉴别痴呆的有经验的医师,很多患者难以得到科学诊治。”张杰文说,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又远比脑梗死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部分基层医生由于理念未能及时更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不够科学等,倾向于过度使用脑血管病的诊断,而疏忽了对患者的科学识别。
早期症状常表现为健忘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对大脑有极大损害的病症,会逐步引起记忆力获得性丧失、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障碍,继而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失常。”河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新志说,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逐步的记忆力减退是很常见的,也是正常的,记忆力减退并不意味着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但是如果记忆力减退得十分厉害,那么就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
“对多数患者而言,阿尔茨海默症最早的表现症状为失忆,患者本人一般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而已,但是患者的家人和朋友通常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记忆力减退。”王新志说,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对很多天前发生的事情仍记忆犹新,并不是通常认为的“患者在发病时什么也不知道”。
不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记忆力减退,与正常老年人的健忘并不完全一样。
王新志介绍说,正常老年人的健忘,是一时想不起来,可以通过提示或暗示回想起来,有自知力,很少会出现语言、空间感问题;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即使提醒也记不起来,对周围环境丧失了判断能力,而且会有语言、在熟悉环境中迷路等问题。
病情随时间推移加重
既然阿尔茨海默症不是简单的“老年”加上“痴呆”,那我们怎么知道一个出现类似症状的人确实得了这种病呢?
这得通过更仔细的观察——
“除了大家熟知的记忆力减退,不会计算收支外,性格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原本沉默寡言的人变得滔滔不绝,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变得冷淡少语,情绪大幅度波动,性格变得多疑。”张杰文说,有的老人会把好吃的东西藏起来,不给家人分享;有的老人跟踪到儿女的房间里,窃听甚至窥视他们在做什么;有的出现了幻听幻视,追打自己在幻视中看到的物体等;有的老人不缺钱,却喜欢捡破烂,把家里堆得像垃圾场;有的老人则不关心家人,变得非常冷漠,与家人的关系也闹得很僵。
然而,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出现上述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也有个体差异。
张杰文提醒说,如果怀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切忌自行对号入座,而是要去医院找神经内科医生,让医生根据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标准来诊断。
预防要从中年时做起
阿尔茨海默症目前还是无法治愈的,不过,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胆固醇过高都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有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有80%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
王新志说,保持心血管健康是最可能起到预防作用的方法。合理搭配的饮食、正常规律的作息、定时定量的运动、戒烟、限酒,这些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的良好生活习惯,如果到了中年时还没养成的话,就该引起重视,提到日程上来了。
“还要注意智力训练,勤于动脑,多看书、常和朋友聊天、打麻将、下棋、多学习新鲜事物,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王新志说,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其实,运动还可预防大脑退化,“忧郁是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状态。”
要把患者当孩子爱护
“家人在护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时,要耐心地与患者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纠正他们的认知。”王新志说,以喂药为例,当家人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喂药时,患者有可能会觉得这是毒药,就会死活不吃。这个时候,家人强行给他灌药,只会放大患者的错误意识。倘若反过来,家人静下心来跟他讲道理,就有可能改变患者的“这是毒药”的认识。
王新志说,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人要像关心小孩一样无微不至,又要顺着他的怪异脾气,照料他的冷暖,给他做好饭,给他包好药等。
“但家人又不能‘溺爱’,即不要管得太宽。”王新志解释说,人体器官是“用则进,废则退”,家人要让患者多动手、勤用脑,让患者学着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扣扣子、写日记,养成随手记的习惯,引导他持之以恒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活动对延缓病情恶化有很多帮助。
王新志提醒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一刻也离不开家人的照顾。一些孤寡老人惨死在家里的原因就是身边没有人照顾,或吃错了药,或吃多了药。
线索提供 何世桢 高歌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10/16/content_96928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