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病,患者都是孩子,最明显的症状是患儿脸上会出现奇怪表情,家长看了相当受不了,当做“坏毛病”一通斥责,导致雪上加霜。这种病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型“现代文明病”,更让人吃惊的是,它在门诊每天都能见到多例!家长越训斥症状或越严重。
“医生,您看,这全是孩子的眼药,能用的都用了,就是治不住啊!”在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省立眼科医院门诊,聪聪(化名)爸爸焦灼地打开袋子给副主任医师王璐璐看孩子各种各样的眼药。6岁的男孩聪聪怯怯地躲在爸爸身后,眼睛频繁地眨巴。
“您看,孩子老眨巴眼,怎么说他也不听,养成这种坏习惯,长大了可咋办?”聪聪爸爸说。他领着孩子跑了多家医院眼科,什么抗菌的、抗病毒的眼药开了一大包,却没什么用。认真询问症状,用裂隙灯检查完后,王璐璐告诉聪聪爸爸,孩子得的是一种叫儿童多瞬症的新型眼病。
其实,这病具有一定的自愈性,无需过多检查、用药。如果有眼睛干涩、发痒,对症使用润滑类的眼药就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但要注意:家长千万不要为此过度紧张、担心,进而反复提醒、斥责孩子。事实证明,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病程加长。
吵孩子几句就能让病程加长?夸张了吧?真没有!原因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关。
“儿童多瞬症?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病!”聪聪爸爸很惊诧。王璐璐告诉他,瞬目即眨眼,儿童多瞬症是不伴有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而以频繁眨眼为主要表现的现代文明儿童眼病。正常人每分钟眨眼10-12次,多瞬症患儿每分钟眨眼达15次以上,甚至20多次。孩子自己不会感到不适,但家长就受不了了,认为是种“坏毛病”而斥责孩子。临床诊疗实践表明,家长越提醒、越呵斥,患儿越紧张,自己又控制不了眨眼次数。由于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很容易加剧症状。这种病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眼科临床出现,2000年以后临床病例逐年增多。王璐璐副主任医师每次坐诊,都能接诊好几个这样的病例。患儿一般是2~9岁的孩子。9岁后随着视觉发育的日臻成熟,眨眼症状往往会逐步消失。
多瞬症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王璐璐介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临床上从未见到过儿童多瞬症病例。而随着电视的普及,临床就诊病例逐年增多。2000年以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临床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加。患多瞬症的孩子详细询问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每天平均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达一两个小时,长的甚至达十几个小时!
“减少看电视、看手机时间,对治疗十分重要。”王璐璐说,生活中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多陪伴孩子进行一些体育运动等。另外,矫正偏食习惯,治疗可能存在的结膜炎症或干眼,有助于儿童多瞬症的恢复。在医生指导下,辅以滴用玻璃酸钠等人工泪眼剂,也能改善症状。王璐璐提醒,儿童多瞬症还要注意和儿童多动症与抽动症区分鉴别,一旦发现孩子除了眨眼以外,还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扭嘴、搐鼻、挤眼等抽动症表现时,一定要尽快到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