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进入早春时节,气温逐渐回暖,民众外出踏青、赏花游春活动增多,但早晚温差较大,易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特别需要关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一、病原学
1968年,美国诺瓦克镇一所小学发生急性胃肠炎爆发,1972年,Kapikian等科学家在此次爆发疫情的患者粪便中发现一种直径约27纳米的病毒颗粒,将之命名为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
此后,世界各地陆续从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颗粒,统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NLVs)。由于此病毒呈圆形,无包膜,表面光滑,也称作小圆状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es,SRSV)。随着诺瓦克病毒的基因组被全面解析,于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统一将诺瓦克样病毒命名为诺如病毒。
根据其基因特征,诺如病毒至少被分为6个基因群(genogroup,GI~GVI),GI和GII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两个主要基因群,GIV也可感染人,但很少被检出。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含病毒的气溶胶,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
2.传播途径: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最常见的有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经水传播可有饮用水被污染所致,可以是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要做好日常防护,加强健康监测。
三、临床特征
感染后,潜伏期约12~48小时,病程从2小时到几天,多不超过72小时。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或腹泻或二者兼而有之,不同患者腹泻和呕吐的程度不同,1天内可呕吐数次,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10次不等,大便色黄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极少数患者有血便。患者食欲减退、乏力、腹痛,可有发热和咽痛、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吐泻频繁者可发生脱水及酸中毒。病情较重者可有头痛、肌痛、全身酸痛、胃排空延缓。
老年人、儿童、院内感染患者病程稍长,尤其是器官移植患者、免疫抑制患者以及合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钾。有研究报道,超过40%的8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腹泻病程在4天以上,1岁以内儿童患者平均病程6天。
四、实验室诊断
目前临床实验室通常从患者粪便和呕吐物中找到病毒颗粒,如采用EHSA或放射免疫法检测粪便中的诺如病毒抗原和血清中IgM抗体,RT—PCR或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病毒核酸。
五、临床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脱水是病毒性胃肠炎致死的主要原因,故对腹泻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多数成人患者症状较轻,预后好。
六、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尤其是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
3.不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检验科 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