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自己的血压情况。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就认为自己的血压升高了,但是这样的估计往往是不准确的,有时虽然血压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但患者依然没有不适的感觉。正确的做法是定期监测血压,至少一周测量一次,并且记录下来,在门诊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便于正确的治疗。
(2)血压刚刚恢复正常就自行停药。降压治疗往往是终生的治疗,血压正常就停药往往造成血压不稳定,波动明显,既达不到治疗效果,相反还会增加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若用药后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以持续治疗;若用药后出现血压偏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调整药物剂量,不应自行停药。
(3)盲目治疗。部分患者患高血压后,没有就医,而是听他人说哪种药物有效,就盲目的长期服用,出现了药物副作用也不知道,这种做法很容易出现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发现高血压后,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病程长短、有无合并疾病、脏器功能等情况,给予每个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最大限度的减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并尽可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4)单纯依靠药物。许多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应用了降压药物,血压就应该下降,不需要其他的治疗措施了,这样往往造成血压不易控制,药物用量及种类不断增加。正确的做法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非药物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