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

图片

药学部

吃这些药别开车

时间:2017-01-30

情景:

案例1晚期肿瘤患者,伴有癌性疼痛,规律服用阿片类药物(属国家管制麻醉药品)镇痛治疗,咨询医师能否驾驶。

案例2上班族,服用感冒药后开车上路,精神恍惚,引发交通事故。


长假期间,估计有不少人自驾回家或者出游。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我们都知道,开车不能喝酒、不能疲劳驾驶,但很少有人知道,开车也不能随便吃药。

《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2016版》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喝酒不开车”尽人皆知,但“吃药不开车”却并不是很多人都熟知。服用一些药物后会出现困倦等现象,其危险性并不逊于“酒驾”。

所谓“药驾”,是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如有的药物服用后可引起头晕、嗜睡、倦怠,使反应能力显著降低;有的药物服用后会出现共济失调,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明显延长,动作协调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挂挡、方向盘的操作;还有的药物服用后会造成视力、听力减退,注意力分散,不能正常接受灯光刺激反应,甚至不能正确分辨道路上的行驶线、斑马线等,极易导致判断失误;还有的药物服用后导致兴奋不已、易激惹,往往会因情绪失控而酿成不安全事故。

国外一项研究曾在18882个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的驾驶人员死后4小时内采集血液样本,进行乙醇(酒精)和其他43种药物筛查,结果乙醇阳性率达到51.5%,而其他药物的阳性率也接近18%。波兰的研究发现,20%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机服用了一些日常药物造成嗜睡引起的,而肇事司机对此却全然不知。由此可见,与药物有关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不容小觑。

影响驾驶安全的常见药物

7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它们分别是: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抗心绞痛类药。

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赛庚啶等,因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使反应力下降,甚至引起嗜睡、眩晕、头痛、颤抖、耳鸣和幻觉反应,故服用药物后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息,不得立即驾车上路。要注意的是,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是感冒药中的常见组分。

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该类药物,容易出现困倦、疲劳、头痛等不良反应症状,服用此类药物后不宜驾驶车辆和从事高空作业。

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等,这类药物对人体可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开车之前绝对禁止服用这类药物。

解热镇痛药:如芬必得、布洛芬、安乃近、氨基比林等,服用药物后易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需谨慎驾驶车辆。

抗高血压药:目前诸多新型降压药物实现了24小时持续平稳降压,结合小剂量多组分联合用药的策略,提高了降压达标的水平,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高血压人群合理使用新型降压药物有利于驾驶安全。但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初期,机体处于适应调节阶段,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应慎重驾车。在使用一些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初期,尤其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可致昏迷,严重威胁驾车安全。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驾驶车辆过程中,要谨防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以免引起心悸、头晕、多汗、虚脱症状。提醒驾驶人员使用降糖药物,宜采用降糖作用平稳、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品种。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酯类药物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还会因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导致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影响行驶安全。

给驾驶人员的建议

开车时需要精神状态良好,驾驶员在服药期间需要驾驶机动车时,应主动向医生询问所开药品的副作用,服药后是否适合开车,必须驾车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服药品说明书,了解所含成分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更换同类药品。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有bet36体育在线的司机树立起合理用药、规避交通意外的理念。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各位司机朋友们远离药驾危害,平安自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