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是什么吗?
时间:2018-01-10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本病在世界各地,男女老少都可发生,但以婴幼儿和老人以及各种慢病患者为多见。近年来估计全球约有5亿多儿童营养不良,死亡的儿童约有一半与营养不良相关。老人及慢病患者多见于长期卧床,短肠综合征,慢性胃肠炎,肝胆疾病及肿瘤疾病等。临床上,蛋白质和能量缺乏可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缺乏为主,严重时呈现两种综合征。具体分型有以下几种[1]: 恶性营养不良:也称水肿型,以蛋白质缺乏为主。 干瘦型:以能量缺乏为主。 混合型:是慢性能量缺乏与慢性或急性蛋白质缺乏的混合表现。 另一种分类法是按病情区分,即轻、中、重度。 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本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PEM主要因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长期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所致,大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落后,食物缺乏,战乱饥荒引起,各年龄人群都可发生。 继发性则多为疾病所诱发。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中,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据统计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病率可达28%~80%[2]。轻中度PEM的主要表现就是体重丢失,皮下脂肪减少明显,儿童则为生长发育迟缓;重度PEM常伴有各种器官功能紊乱等。 营养代谢特点如何? 1. 蛋白质:蛋白质摄入不足数天后即造成血浆及肌肉蛋白含量减少,其中以白蛋白下降为主,球蛋白改变不明显,继之血浆氨基酸浓度下降,以必需氨基酸下降更显著。当血浆总蛋白浓度< 40g/ L,白蛋白< 20g / L 时,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3]。 2. 碳水化合物:由于糖原储存不足或消耗过多,血糖常降低。 3. 脂肪:体内脂肪大量消耗致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水肿型PEM体内脂肪消耗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大量甘油三酯在肝脏累积,引起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 4. 水、盐代谢:由于脂肪大量消耗,细胞外液相应增加;PEM 时能量合成减少影响细胞膜上钠泵转运,引起钠在细胞内潴留,故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尤其是胃肠功能紊乱时易出现低渗性脱水,并可有低钾、钙、镁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PEM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其治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与抗感染 对于PEM首先要纠正的是水与电解质失衡。液体补充应达到儿童每日排尿200ml,成人500ml或每2~3h即排尿一次,液体应含较多的钾和镁与较少的钠。因呕吐而不能口服者用鼻胃管给予[1];当反复呕吐或持续腹胀,及有严重脱水和低血容量休克时,应静脉输液。病情缓解后逐步过渡用膳,注意钠、钾、钙、镁的补充。PEM患者一般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肺炎和败血症,感染常是其直接死亡原因。临床上发现患者有相关表现如呼吸道感染、体温下降等应及时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 二、补充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人体内重要营养素,通常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蛋白质不仅可提供一定的能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氨基酸。正常人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维持生命,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都会有蛋白质参与。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低蛋白血症而发生水肿,严重者全身水肿伴浆膜腔积液。同时还伴有多种维生素的缺乏表现。提供蛋白质应该是高生物价并易于消化吸收。宜从0.8g/(kg ·d)开始,待病情稳定好转,随总能量的供给增加,蛋白质摄入可提高到1.5~2.0g/(kg ·d),并保证1/3 的优质蛋白,可选用以牛奶为主的乳类制品,如脱脂牛乳粉、酸牛奶[4]。随着病情的缓解与好转,逐步过渡到经口膳食。恢复经口膳食后,膳食中应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肉类、鱼虾类、豆制品等。 三、补充碳水化合物纠正能量不足 根据PEM的病情,如严重者应给予静脉补充能量,酌情采用全肠外营养。但需注意肝肾功能状态。一般情况下应提倡膳食补充,既经济又安全。可配置高能量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食多餐。可采取选用流质或半流质,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可选用稀饭、蛋糕、面条、米粉及果汁等。 在患者营养补充期,可选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作为营养补充剂。特医食品是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的需要而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对于PEM患者来说,营养补充期可选用整蛋白全营养型制剂,此型配方中三大产能营养素配比合理,必需氨基酸谱完整,生物利用度高,常用来纠正负氮平衡;患者多存在蛋白指标低下,必要时可搭配乳清蛋白组件一起使用,其具有吸收率高、氨基酸组成合理等多种优点,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对于长期抗感染治疗、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患者,可应用益生菌组件调节肠道菌群,纠正菌群紊乱,促进营养素的吸收;水盐代谢紊乱的患者可使用微量或常量元素组件。特医食品种类较多,不同配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但特医食品必须在临床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食谱举例 参考文献: [1] 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上、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范小萍,鲍晓岑,李晓英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4.33:18-19.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