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跟以往有啥不同? 指南并非绝对真理,也需要基于临床证据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在基于2013版指南的基础上,梳理证据、推陈出新。 2017年版指南较以往相比有九大特色,其目的归结为一点就是为了医患更好地携起手抗击糖尿病,最大限度地保卫健康。 九大特色 1、本土化突显现 2、测血糖单列出 3、降糖路去级化 4、口服药添新丁 5、胰岛素向前移 6、并发症重头戏 7、减重术有调整 8、老年人分层理 9、新命名更清晰 1本土化突显现 ◆中国证据:指南汇总国内自1980年以来历年的以及最新的中国人群证据。最新的2013年资料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其中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我国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最高,藏族4.3%最低。 ◆中国标准:糖尿病诊断继续延续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仍未将HbA1c列入诊断标准。当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升高,可通过HbA1c协助辨别。 ◆中国特色:糖尿病与中医药治疗首次列入指南,列举了部分中药的在糖尿病相关领域的治疗适应症。 2测血糖单列出 ◆血糖监测此次单独被列出,构成指南的一个章节,说明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南对现有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的原则加以阐述与说明。包括利用血糖仪进行的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持续葡萄糖监测(CGM)、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的检测。 ◆指南规范了CGM的应用与评估,列出了中国20~69岁人群CGM正常参考值范围,推荐采用“三步法”标准分析模式解读CGM图谱及数据,对于3 d的监测结果,建议第一步分析夜间血糖,第二步看餐前血糖,第三步看餐后血糖;每个步骤先观察低血糖、后看高血糖,并找到具体的原因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对于14 d的监测结果,建议第一步看达标时间,第二步看血糖波动,第三步看低血糖风险。 3降糖路去级化 ◆指南对降糖治疗路径进行了更新,与国际降糖路径接轨。取消原有降糖治疗级别,革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药物治疗路径为单药、二联、三联和胰岛素多次注射路径。 ◆新治疗路径使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组合更灵活、更个体化。 4口服药添新丁 ◆指南新增加了SGLT2抑制剂,目前在我国被批准临床使用的SGLT2抑制剂为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 ◆SGLT2抑制剂通过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生殖泌尿道感染,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酮症酸中毒(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肾损伤(罕见)、骨折风险(罕见)和足趾截肢(见于卡格列净)。 5胰岛素向前移 ◆胰岛素从原三线药物治疗前移至现二联治疗行列。 ◆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HbA1c≥7.0%,应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 ◆对于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实施短期(2周至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 6并发症重头戏 ◆大血管病防治。调脂推荐以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非HDL-C为次要目标,起始宜应用低、中等强度他汀,依据ASCVD危险高低将LDL-C或非HDL-C降至目标值。降压目标值由原有140/80mmHg下调至130/80mmHg,对于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抗凝推荐阿司匹林作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以及预防措施,高危风险患者的年龄范围由之前50岁以上男性或60岁以上女性修改为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即50岁以上的高危风险糖尿病患者者均要应用阿司匹林。 ◆微血管病防治。视网膜病变,强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就要进行眼底筛查,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可用于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肾脏病变,修改肾脏损伤定义为白蛋白尿(UACR≥30mg/g),或病理、尿液、血液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7减重术有调整 ◆原减重手术改为代谢手术。
◆对代谢手术适应症内的BMI范围进行了调整,可选适应证中BMI由≥32千克/平方米调整至32.5千克/平方米。
8老年人分层理 ◆依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健康状况,如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情况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将患者分层管理。 ◆制定合理的血糖、HbA1c、血压、血脂控制目标,使老年糖尿病管理达到个体化目标。 9新命名更清晰 ◆糖尿病特殊情况中原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改为妊娠合并高血糖状态。命名更简洁明了。 ◆将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新命名为妊娠显性糖尿病,使得妊娠合并高血糖状态的划分更清晰易辨别。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