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

图片

临床营养科

维生素A知多少

时间:2018-06-06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维生素A……
        什么是维生素A ?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是指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维生素[2],包括来源于动物体内的维生素A和存在于植物中的维生素A原(即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如α、β、γ-胡萝卜素等)。
        维生素A的来源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乳制品、蛋类、鱼油、鱼子中也含较丰富的维生素A。
        维生素A原主要存在于黄、绿色的蔬菜水果等中,如胡萝卜、南瓜、红薯、玉米、韭菜、豌豆苗、青椒、芒果、杏和柑橘等。
        维生素A的作用[1]
        1.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维生素A参与视网膜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合成,对维持眼睛的视觉功能尤其暗视觉十分重要。
        2.  维持上皮组织细胞的健康:维生素A能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  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A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以及改变淋巴细胞的生长或分化而提高免疫功能。此外维生素A促进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分化也有助于抵抗致病因子的侵袭。
        4. 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A参与RNA、DNA的合成,对细胞分化、组织更新有重要影响。视黄醇和视黄酸在胚胎发育和骨骼、牙齿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促进儿童正常生长。
        5.  防癌抗癌:实验发现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以及其抗氧化功能有关。

        维生素A缺乏的危害
        1 .眼部:维生素A缺乏最早的症状是暗适应功能下降,严重时可致夜盲症,即夜间看不清四周的东西;可引起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失明。儿童维生素A缺乏可出现毕脱斑,表现为贴近角膜两侧和结膜外侧因干燥而出现皱褶,角膜上皮堆积,形成大小不等的形状似泡沫的白斑[3]。
        2. 皮肤:可引起皮肤变厚、干燥,形成毛囊丘疹等。
        3.  感染:可引起粘膜尤其是呼吸道发生感染。
        4.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严重长期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儿童长骨增长迟滞,身高发育落后等。
        5. 贫血:维生素A缺乏可能会引起贫血。其引起贫血的机制有三种:一是主要影响铁的转运和贮存,导致外周血血清铁减少、骨髓铁减少影响红系造血,从而引起高贮存铁、外周血类似于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二是影响早期和晚期红系祖细胞造血,尤其以早期为主;三是通过引起感染而抑制造血[4]
        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5]
        正确维生素A的食疗及防治缺乏?
        1. 每日摄取足量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A原的食物,日常摄食不能满足需要者,可额外补充相应的维生素A制剂。
        2.  一般人群按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奶及奶制品300g+蛋类40~50g+水产品40~75g+畜禽肉40~75g+蔬菜类(深色蔬菜占1/2)300~500g+水果类200~350g,即可满足全天维生素A的需求量。
        3.  根据生理及疾病情况,适当增加补给维生素A的量。查找导致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积极治疗。如伴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除补充维生素A外,必须及时纠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才能纠正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
        4. 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等易感人群需注意监测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如进行暗适应能力、眼部症状、血清视黄醇含量等方面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维生素A的缺乏,及时纠正治疗。
        注意:维生素A也不能滥补
        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也不能过量补充,如果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和致畸毒性。表现为恶心、呕吐、晕眩、视觉模糊、肌肉活动失调,继而出现厌食、乏力、嗜睡等症状。







            [参考文献]


        [1]焦广宇,蒋卓勤.临床营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李清亚.临床营养师指南[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3]孙长颢,凌文华,黄国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李廷玉.维生素A缺乏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1(40):99-101.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