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

图片

临床营养科

地里长出来的保健品!

时间:2019-03-08

        “xxx保健品纯植物提取”,你一定听着耳熟。今天营养师告诉你:自己提取会比那个好一千倍。你可能不知道,蔬菜是地里长出来的保健品,而且每一种蔬菜都含有10多种保健成分,务必天天服用哦!
        瞧,这保健品广告
        (图片来源:网络)
        蔬菜已成为“处方药”?这是真的,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一些地方已经将菠菜、甜菜等写进了医生的处方。其实我们身体需要的许多营养都来源于蔬菜,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供货商。想想,如果蔬菜吃得少,就意味着身体缺不少的营养素呢。而这些营养素几乎不含热量,你不吃它不会觉得饿,没有“饿”的提醒,就更没有吃的意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许你白白胖胖,可是却可能是个隐性营养不良患者。不是吓唬你:蔬菜吃得少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营养师提醒你,蔬菜可以促进健康。
        今天吃蔬菜了吗?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建议:每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不达标的请注意了,你长期处于“隐性饥饿”状态,身体迟早会跟你算账的。
        知道彩虹饮食吗?
        有人很乖,听说每天1斤蔬菜有利健康,就今天1斤大白菜,明天1斤西红柿。我只能说,有进步,吃总比不吃好。看来要办提高班:你妈喊你吃彩虹。
        你留意过蔬菜的颜色吗?不同的颜色代表了各自的营养密码,这些漂亮的色彩大多由植物化学物质合成(这种由植物自身合成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我们就叫它植物营养素吧)。植物营养素是蔬菜中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质,它不在7大营养素之列,因为它是科学界近年来的一个新发现,被誉为“植物给予人类的礼物”,你收到了吗?
        植物营养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等作用,是天然保健品,它还用颜色告诉我们: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信息。比如大红色的西红柿含有番茄红素;紫色的包菜含有花青素;橙色的南瓜含有胡萝卜素,绿色的青菜含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据研究,这些不同的植物营养素协同作战,对促进健康效果更好。看来常吃五色蔬菜,对预防癌症和多种慢性疾病都有好处。
        (图片来源:网络)
        还没说白色呢,难道白菜、萝卜就没有营养吗?有的。其实营养讲究的是搭配,你说西蓝花抗癌作用好,就只吃它?肯定不行!我们身体每天需要40多种营养素,要依靠12种以上的食物来提供,其中,蔬菜最好吃5种,如果你可以将5色蔬菜合理搭配,那你的餐桌将像彩虹一样瑰丽多彩,把彩虹吃进肚子里,美哉!
        爱上深颜色蔬菜
        每天吃到五彩的蔬菜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易事,没关系,你只要记住:每天吃1斤蔬菜,必须有一半是深颜色蔬菜就可以了。不过你知道吗,青菜、菠菜、西兰花等,为什么含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2、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呢?因为维生素C在蔬菜代谢旺盛的叶、花、茎内含量丰富,而且叶绿素常与维生素C同行;这类深色蔬菜里胡萝卜素、核黄素都较高。还有,同一蔬菜中,叶子的维生素含量一般高于根茎,如莴笋叶、芹菜叶、萝卜缨比相应茎根部高出数倍。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惊呼:天哪!我把营养当垃圾了。
        叶子去哪了?
        (图片来源: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茄子外表是紫色的、黄瓜皮是绿色的,它们都是不错的蔬菜,但不属于深色蔬菜。颜色内外一致的菠菜、西兰花、小青菜、茼蒿、茴香、韭菜、西红柿、胡萝卜、南瓜、辣椒、苋菜等都是深色蔬菜。啊,我感觉中国的蔬菜品种真多呀,不吃可惜了。
        5个吃蔬菜的理由
        含有大量水分:一般新鲜蔬菜含65%~95%的水分,多数蔬菜含水量在90%以上,这个水对身体的滋润作用是白开水不好比的。
        丰富的维生素: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叶酸的重要来源,不要以为维生素C是水果的专利,多数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的含量高于水果,如青菜的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高很多。
        蕴藏着矿物质:是高钾低钠食品,还富含钙、镁、铁。比如绿叶蔬菜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吃200克就能提供全天所需钙的20%,不仅有利于维持骨骼牙齿健康,而且也帮助增强抗压能力。
        天然的保健品:蔬菜中的叶绿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花青素等,这些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不仅赋予蔬菜特殊的颜色、香气,还能促进食欲,更重要的是它们能防治疾病,促进人体健康,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
        帮助稳定血糖:蔬菜的高纤维素低糖特点,可以平衡餐后血糖。因为蔬菜的纤维素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会让血糖缓慢的提升。
        蔬菜是地里长出来的保健品,一天三顿别忘了吃。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