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贵的高档酸奶,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时间:2019-05-03
有位朋友问:酸奶的价格为什么差异非常大? 我发现,新出来的品种都很贵,过两三年时间,不是销声匿迹,就是价格变得亲民。不过,最近的产品可不是稍微贵一点儿那么简单。 有的加起来300多克就二十七八块,也有的不到150克就要十块八块的。 她迷惑不解地问我:这些品种到底为什么那么贵呢?该怎么挑选呢? 于是我去某超市调研了一番,发现酸奶的热量值差异实在太大了, 最低的:60千卡/100克(250千焦/100克), 最高的:142千卡/100克(594千焦/100克)。 以前只知道糖分的差异非常大,这次则发现,产品之间脂肪的含量差距也非常大, 最低的是1.4克/100克, 最高的是9.0克/100克。 前一阵的新产品以甜味浓取胜,这一阵的新产品则争相以高脂肪含量来取悦人们的舌尖。 这里就帮大家分析几款酸奶产品的热量和营养特点,顺便也教大家学会按营养成分表选购酸奶。 1号产品,某某酪
产品类别:风味发酵乳 (意思是加了少量其它配料的酸奶) 执行标准:GB19302 它叫做「XX酪」,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口味真的也是特别浓郁,而且有真实的奶油味,不像有些产品明显是香精的味道。 配料表上写得明白,其中加入了稀奶油和浓缩牛奶蛋白,所以增加了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一杯是135克。「某某酪」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566千焦 7% 蛋白质 3.0克 5% 脂肪 9.0克 15% 碳水化合物 12.0克 4% 钠 70毫克 4% 按这个表格中的数据, 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部分酸奶产品(多为2.5~3.3,它是最高一档), 脂肪含量大大高于普通酸奶产品(一般也是2.5~3.0,它是正常值的3倍)。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平均值(含糖酸奶通常在10.0~14.0之间)。 因为脂肪异乎寻常地高,所以它的热量也就相当可观啦。566千焦相当于135千卡,135克就是183千卡。 吃100克酸奶,相当于一日脂肪摄入参考值(所谓参考值,大致是成年健康男女营养供应标准值的一个平均)的15%。 而这一杯是135克,那么吃一杯下去,就吃到了一日脂肪合理数量的20%,这可不能小看啦。 食用建议: 这个产品很适合需要增加体重的朋友们,或者不在乎体重,只在意口感的朋友们。 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虽然它很美味,但需要少吃炒菜油来弥补,或者额外走路20分钟,否则这一杯就比脂肪含量为3%的酸奶产品多吃进去8克脂肪、72千卡热量呢。 2号产品,某果粒风味发酵乳 产品类别:风味发酵乳 执行标准:GB19302 这款酸奶的名字非常洋气,画面是水果和又像奶油又像酸奶的食物,但仔细看一下,杯子最靠下的地方用小字写着「XX果粒 风味发酵乳」。 看看配料表,除了生牛乳和糖,还有果酱。比较有趣的是,它的菌种不是日常发酵的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而是「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感觉是发酵酸奶油的时候用的。也难怪它的确有点酸奶油的风味,和酸奶不太一样。 「某果粒风味发酵乳」的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594千焦 7% 蛋白质 2.8克 5% 脂肪 8.6克 14% 碳水化合物 13.4克 4 % 钠 45毫克 2% 不过,酸奶油的脂肪含量,可就要比普通酸奶高多了。仔细看看营养成分表就会发现, 它每100克中的脂肪含量高达8.6克,仅次于1号产品。 它的蛋白质含量正常, 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于产品1。 这使得这款产品的总热量高达594千焦,即142千卡/100克。由于它一杯中的净含量是135克,一杯的总热量高达192千卡。 这相当于300克牛奶,或者近2/3小碗米饭了。 食用建议: 不需要控制体重的人就享受它独特的口感和酸味吧。 如果在意体重呢,吃了它就需要扣减一些主食和炒菜油,或者比平日增加跑步40分钟,把这些热量消耗掉。 3号产品,某有机酸奶 产品类别:风味酸乳 (和风味发酵乳是一回事儿) 执行标准:GB19302 这个产品号称是有机酸奶。它的配料表就是生牛乳、糖和发酵菌种,没有加奶油,也没有加浓缩蛋白粉,甚至没有香精。 所以,它没有很高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属于正常值,碳水化合物还是正常偏少的状态,说明加糖的量不过多。 口感很正常,既没有特殊的浓郁,也没有特殊的香甜。它昂贵的理由是「有机」、「无添加」。无添加本身并不增加成本,但有机饲养的确非常增加成本。 从营养成分表上就能看出来,这个产品的能量值比前面那三款已经低多了,327千焦相当于78千卡。一瓶是200克就是156千卡。 「某有机酸奶」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327千焦 4% 蛋白质 2.7克 5% 脂肪 3.0克 5% 碳水化合物 10.0克 3% 钠 60毫克 3% 钙 80毫克 10% 可以这么说,它在加糖的全脂酸奶中已经算是热量相当低的了。除非用脱脂/低脂奶来制作,或无糖/低糖,才能把热量降到更低水平。 一般来说,酸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它的钙含量也越高,因为牛奶中的钙是和蛋白质同时存在的。 食用建议: 这款酸奶中规中矩,加糖量不算多,脂肪也不过高,适合绝大多数人食用。 唯一的缺点是稍微贵一些,特别适合环保乐活一族和追求食品安全品质的消费者。 4号产品,某低脂酸奶 产品类别:风味发酵乳 执行标准:GB19302 这款产品看起来还算比较传统,只是有一大堆消费者看不懂的各种标志,什么精选美味啊,某种特殊益生菌,升级的技术啊,表明它身份之高贵。 它还标示了「低脂肪」,不过字小得大部分人看不到,倒是水果内容比较吸引人。 它添加了很多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菊粉,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之外又配合了3种益生菌,增强了对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说得上是有健康概念的产品。一杯的净重是210克。 「某低脂酸奶」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324千焦 4% 蛋白质 2.6克 4% 脂肪 1.4克 2% 碳水化合物 13.4克 4% 钠 60毫克 2% 在国外市场上,低脂产品最被人诟病的缺点就是为了弥补脂肪的美味口感,通常会多加糖和香精来「找补」回来。 在我国市场上,低脂类型和水果类型的酸奶,糖含量也都会偏高一些。 看了营养成分表,发现它的脂肪含量是正常的一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确偏高,但还不算是非常惊人的程度。 对有糖酸奶来说,10-11是最理想的,12以上就是偏高,但是市售产品中还有高达17的呢! 看看能量值,发现它的热量和上面一款全脂酸奶差不多,一个327,一个324。为什么低脂产品并没有有效降低热量呢?脂肪虽然少了,糖却多了,两者扯平了。 食用建议: 如果为了它的益生菌而买,那没问题。为了它的果粒口味而买,也没问题。如果为了「低脂」、「低热量」而买,那就没什么必要了。 从控制体重角度说,这款酸奶并不比上一款更好。 5号产品,某无蔗糖酸奶 产品类别:风味发酵乳 执行标准:GB19302 这是一款号称「不加入蔗糖」的酸奶,不过它和同系列的加糖产品很容易混淆。配料表中除了生牛乳,还有浓缩牛奶蛋白粉,乳清蛋白粉。不过,肯定添加量不会太多,因为蛋白质含量没那么高。 配料表的要点是其中含有木糖醇、安赛蜜和三氯蔗糖。这三种都是非糖甜味剂。所以,尽管制作时没有加入白砂糖,它却是有甜味的。 感觉它的甜味基本正常,尽管和白砂糖略有一点差异,但至少不会引起什么味觉反感。 「某无蔗糖酸奶」的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250千焦 3% 蛋白质 2.9克 5% 脂肪 3.3克 6% 碳水化合物 4.6克 2% 钠 70毫克 4% 看营养成分表会发现,这一款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4.6%,和牛奶是一样的。这说明它基本上没有加入糖。 不过,它也没有号称「无糖」,只能说无蔗糖,因为牛奶天然带着一些乳糖,它也属于碳水化合物,只不过不太甜罢了。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中等偏高的,热量却非常低,只有产品1、2中热量的一半——因为它既没有加糖,也没有加奶油。 一瓶的净重是450克,按重量计算,它比以上4个产品都便宜多了,估计是没有打广告的缘故。 食用建议: 这款酸奶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最低一档热量值的产品,适合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性价比较高。 我担心的是这种不加糖产品销售不火爆,某一天又会淡出市场,以后买不到了。谁让消费者很少能看明白营养成分表呢?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