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给某糖尿病患者做膳食调查,当问到其平日膳食中粗粮的摄入量时,与患者的一段对话让笔者至今印象深刻。现记录如下,以引起临床医生的警示。
笔者:“您平时吃粗粮吗?”
患者:“吃啊。”
笔者:“吃得多吗?”
患者:“多啊,我挺爱吃粗粮的。”
笔者:“那都吃些什么呢?”
患者:“棒子面、窝窝头、发糕、贴饼子……我最爱吃这些粗粮了。”
笔者:“呃……这些粗粮都是玉米啊,那您还吃其他种类的粗粮吗?”
患者:“嗯??还有别的粗粮?”
上述对话阐释了一个成语:刨根问底,在进行膳食调查时,不仅要了解患者是否摄入粗粮,也要了解患者摄入的粗粮种类,即摄入种类是否做到多样化。之所以要刨根问底地询问患者摄入粗粮的量,除了需要和主食的摄入量加在一起计算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要评价患者平常的饮食结构是否平衡、合理,即是否遵循食物摄入的多样化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
食物摄入多样化的好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他有益的膳食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各有差异;而且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非6个月内婴儿的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尽量食用多种类型的食物,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而食用粗粮,就是增加膳食种类的一种方式。
正确认识粗粮
很多患者甚至是部分医生也不够了解粗粮的含义,比如上文提到的患者,其单纯地认为粗粮就是玉米,虽然患者看似摄入很多种类的粗粮,但追根究底其只摄入了玉米一种。其实,粗粮是相对于精制米面来说的,其含义非常广泛。精制米面指的是精加工的稻米和小麦,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大米和富强粉。日常主食是白米饭或用富强粉做的面食为主的人群,都可以算作主食精细程度较高,但这样不利于人体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不利于控制血糖。须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吃的面食是用全麦面粉、荞麦面等制作的,那么其就不属于主食精细程度高的情况。
当然,粗粮涵盖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其还包括很多耳熟能详的食物,比如小米、荞麦、玉米、赤小豆、绿豆、芸豆等,这些食物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即临床上我们常说的“粗粮”包括了全谷类食物(如糙米、全麦)、杂粮(燕麦、小米、荞麦、玉米等)以及杂豆(红小豆、绿豆、芸豆等),甚至有时我们还会加上薯类食物,如马铃薯、红薯等。
以上内容在给患者做膳食调查时,都是应该详细询问的。
至于粗粮的制作方法,我们不能因为其采取的烹调方式不同,就认为患者摄入了不同种类的食物。但是,我们也可以教育患者通过单一的制作方式来进食多种食物成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煮粥,如八宝粥、燕麦玉米粥、小米红豆山药粥等。
另外,还可在制作主食的时候,混入其他的杂粮,如玉米面、荞麦面、全麦面等,甚至可以在蒸米饭时,放入糙米、燕麦、黑米、薏米等食物。这样既保证了主食的食用量,又增加了食物的种类,同时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营养素。尤其是杂豆类食物富含赖氨酸,和谷类食物搭配食用后,可以通过食物蛋白的互补作用,提高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当患者自诉喜欢喝粥或吃面食时,临床医生可在膳食建议中,通过以上方式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营养补充。
总而言之,在做膳食调查时,临床医生除了要计算患者每天是否摄入足量的主食外,还要做到刨根问底,如询问患者是否摄入粗粮、具体粗粮的选择以及喜欢的烹调方式,这将更利于掌握患者的实际饮食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膳食建议。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