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节气饮食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将它与养生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它是中医养生值得去继承和发展的东西,《中国临床营养网》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慢病食疗养生团队辛宝教授将在今后每个节气推出一篇节气养生的理论和应用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同学研交流。
二十四节气是节令气候的标志。它的创立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两千年来成为我国各地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黄道(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分为24个阶段。每段相隔约15天。今天是小寒,距离上个节气冬至已经15天了(见上文《2020年的冬至注定不平凡,你准备和陕中医一起节气养生了吗》),这15天以来,大家可以感受到天气的明显转冷,以及一些疫情的多点散发,看到了物候环境对健康和疫情的影响。来到小寒这个节气,我们又有哪些养生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呢?
图片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1. 先说小寒物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第23个节气(其实应该算第二个节气),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就是说,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其实到了小寒,无论南方、北方都能明显感觉进入二九后天气转冷明显。我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这个时候普遍是干冷,特别易于外感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另外由于寒潮侵袭,外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各种疾病乘虚而入。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的人,更不可大意。
今年的小寒正好赶上疫情的多点散发,个人觉得小寒、大寒期间的疫情防控尤其更要重视,因为中医上说法疫厉邪气,最易伴随风、寒侵袭人体。而从养生方法上来说,主旨以温热调补以驱寒气,以补气护卫肌表预防风邪,所以小寒养生一定要顺四时而调寒暑,把温补提上养生议程。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2. 再说小寒这段的饮食
说到温补,一定是要从食物的选择、食物的属性、食物的烹调搭配甚至是食物的温度方面全面考虑饮食搭配,食物的选择上从中医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也就是属阳的食物以补益身体。
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荠菜、芦笋、南瓜、生姜、葱、大蒜、大枣、桂圆、荔枝、石榴、乌梅、香椽、栗子、核桃仁、杏仁、羊乳、淡菜等。(当然食物的中医属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个也仅是参考。)
从营养成分角度来讲,因为气温问题,据说基础代谢率增加10%-15%,所以这个时候人们会增加膳食数量来保证能量补充。
另外,有些营养素可以增加人们的抗寒耐寒的能力,有研究证明,吃高脂膳食的动物突然进人寒冷的环境,其耐寒力要比吃低脂的动物强。而且,人在寒冷环境下,对脂肪的利用增加,脂肪的摄人量也相应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冬季的膳食调配上,可以多增加一些膏粱厚味如羊肉、鱼类的摄入其实是有利于调补的。另外除了脂肪,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补充维生素C,补充矿物质铁也都有增加耐寒能力的作用,还有就是食物一定要温热为好,热粥热汤自是不必再说,总之,无论营养还是中医,食物多样,饮食均衡总是四季饮食养生的大原则,小寒也是如此。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3. 小寒的“温”字养生应该是全方位的“温”
小寒天气寒冷,温字养生很重要,而且是要全方位的温。首先要添衣御寒,加强身体锻炼,在均衡饮食,摄入充足优质蛋白和其他营养素的基础上冬练“三九”,可以在传统功法的基础上加一些拍打、搓揉,促进血液循环的中医运动养生方法;其次,规律作息,保证睡眠,不能贪睡,中医上讲“久卧伤气”,反而不利于健康。再者疫情防控期间,即便是小寒,也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要明确,保暖要全方位,暖手、暖头颈、暖脚、暖背、暖胸腹,在不明白中医的温补内涵的情况下,最好的温补就是保暖(中医的理论就是来自于生活的客观实践和观察)。当然有条件也可以用艾灸、敷贴、泡浴、中医膏方等一些中医药温补方法。
至于小寒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大家就看看朋友圈,别人讲的我就不讲了。
2021小寒辛老师建议:
服饰强保暖,口罩护口鼻,小寒不感风寒就是最大的防疫、养生成果。
短时耐寒热粥汤,长时耐寒高营养(高脂高蛋白),机能调整靠中医加运动。
小寒后逐渐进入腊月,别忘了腊八也在小寒和大寒之间,今年腊八正是大寒,后边再说粥的事情。
以下为辛宝主任个人微信号
欢迎添加交流(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科室)!
声明:原创文章授权发布,转发请与临床营养网或作者联系,请勿随意转发,作者及临床营养保留版权及其他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