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

图片

心血管内科

通心络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应用

时间:2017-03-16

通心络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沉积了一层粥样脂质,由此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的一种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于人体动脉血管的许多部位,如侵犯脑血管则发生脑动脉粥样硬化,侵犯心脏血管则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侵犯肾脏动脉则发生肾动脉粥样硬化,侵犯下肢动脉血管则可以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在管腔病变部位逐渐形成粥样斑块(简称斑块),斑块的结构就像一个水饺,里面是富含脂质的“馅”,外面覆盖着一层“皮”。最初的“水饺”(即斑块)是馅少皮厚,具有这种结构的斑块相对稳定;随着血液中的脂质垃圾不断沉积进入到斑块内,“水饺”里面的馅越来越多,渐渐发展成薄皮大馅的“水饺”,具有这样结构的斑块就会变得很不稳定,及其容易破裂。

斑块破裂的情况下,血液中的凝血系统激活,血栓形成,管腔闭塞。脑血管闭塞即发生急性脑梗死,心脏的冠状动脉闭塞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由此看来,预防、抑制斑块的迅速进展对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斑块的形成、抑制斑块的快速进展呢?

首先应该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调整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其次,控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规律的药物治疗不可或缺。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块瑰宝,它能够通过多靶点的综合效应对疾病进行系统的治疗,而且其毒副作用较小,价格低廉,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优势。

  基于气血相关理论及西医还原论的思维,吴以岭院士提出了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概念,将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归属于脉络病变范畴。通心络胶囊便是基于脉络学说“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而研制的复方中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血管、血液、组织三重保护作用。

通心络胶囊具有活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通心络最初于1996年被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随着对通心络药理机制的不断研究,其药理效应不断被发现,例如缓解血管痉挛、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微血管屏障的完整性、减轻上皮-间充质的转化、改善糖尿病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减轻心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等。

赵玉霞教授率领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团队(项目编号2012CB518603)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血液及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减小斑块面积,增加斑块稳定性;另外,通心络还能够抑制血管外膜滋养血管增生。外膜滋养血管和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是向斑块内输送营养物质及炎症因子的通道,是促进斑块进展及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通心络干预治疗能够抑制这些血管的增生,从而抑制斑块的进展,并增加斑块稳定性。

在络病理论和脉络学说的指导下,通心络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机制不断被发现,并得到国际国内医学界的认同,希望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