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而忽视夏季冠心病复发的危险性。实际上,正常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皮肤血管则显著扩张,其目的在于散热,防止体温上升。这本是一种机体的自身调节,但如果身体暴露在高温环境的时间过长,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增多、血流速度加快,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便相应增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
这样的生理变化对于一个心血管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是能够承受的,但对于原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心脏功能不全的人来说则不然,加之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很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因此,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全度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一到夏天,饮食习惯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方面夜排档、夜宵的增加,导致暴饮暴食、饮酒无度,另一方面夏季病原菌繁殖旺盛,食物容易腐败,不洁饮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肉等。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另外还要注意不可过度饮酒,注意饮食卫生。此外,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且是可预防的因素,所以吸烟者一定要积极戒烟。
2. 动静适宜,充足睡眠
夏天天气闷热、暴雨后空气中湿度较大,应减少户外活动。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发作。由于夏天白天较长,晚间大家习惯入睡较晚醒得早导致睡眠时间缩短,为了平衡睡眠时间,大家晚上应该减少激烈运动,睡前听听轻音乐、吹吹空调,早些准备入睡。另外,午睡半小时可使血压及心率曲线出现一个低谷,冠心病发病率减少1/3,因此适当午休以补充睡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 防暑降温,注意补水
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开启空调时,度数不要太低,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26℃左右为宜,这样既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又可以减低室内空气的湿度,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另外,夏季出汗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如有条件可以喝如绿豆汤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4. 控制体重,通畅排便
大便秘结,排便过度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升高,极易诱发心绞痛。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等,适当进食粗粮也有利于通便,另外建议每天早餐吃个苹果。这样不仅有助排便也能很好控制体重,身体发胖会直接压迫到心脏,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血管痉挛,甚至发生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平时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以七八分饱为宜。
5. 调整用药,稳定情绪
高温环境下,医生应指导患者,对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做一些适当的调整。若外出旅行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亚硝酸异戊酯等抗心绞痛药物。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因此,保持情绪稳定、起居有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尽力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避免参加炒股、搓麻等刺激性较强的活动。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各脏器功能正常,血流通畅,就会远离心梗的威胁。
6. 出现心衰,调节水盐
炎炎夏日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是一次艰难的考验,稍有疏忽,急性发作就会不请自来。心衰患者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液体的进出量和盐的摄入量,根据浮肿情况随时调整利尿药的用量,尽量不要让脚肿出来,不要出现疲乏无力感,一旦有这些症状或体征出现,就要及时化验电解质,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量和水盐的补充量。另外,特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突然发生的胸痛、气急、喘促要提高警惕,持续15分钟不能缓解者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持续30分钟以上者,即使缓解了也要马上去医院检查。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者,比如原来散步较长距离没有问题的,突然走100米就走不动了,原来爬三四层楼没问题的,突然爬两层楼就心慌气急了,也应及时到医院去诊治,以免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