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炎概念:指外伤、手术、感染等引起的急性纵隔的化脓性结缔组织炎症。
病因:
1. 贯通性胸部外伤
2. 正中开胸手术术后
3. 食管或气管破裂
4. 异物造成食管穿孔
5. 牙源性感染
6. 扁桃体化脓
7. 咽后壁脓肿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
牙源性感染等易引起颌面部的蜂窝织炎,在厌氧菌感染、细菌毒力强或抵抗力差等情况下,蜂窝织炎迅速扩散,经颈部间隙下行造成纵隔的感染并向胸腔和心包扩散,被称为下行坏死性纵隔炎。
感染途径:
气管前间隙、血管周围间隙、食管后间隙为起源于头部和颈部的感染提供了下行潜入纵膈的途径。文献报道,DNM的发生,70%通过内脏后间隙,20%通过血管后间隙,其他通过气管前间隙。 DNM常见原因: 1. 牙源性感染:40~60% 病源:常见的是第2、3 磨牙的感染导致的咽喉脓肿 2. 咽后壁脓肿:14% 3. 扁桃体化脓:11% 4. 颈部淋巴结炎:7% 5. 锁骨炎:7% 6. 创伤性气管内插管:7% 7. 外伤:5% 致病特点: 1. 发病快:一般从牙源性感染到发病10天左右 2. 病情凶险:一般由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脓液臭,组织坏死,积气 3. 症状: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 4. 体格检查:颈部疼痛的硬结,胸壁捻发感 5. 死亡率高:过去抗生素使用前,可高达85%死亡率,现在文献报道死亡率大约40~50%。 6. 减少死亡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诊断: 1983年Estrera 等制定的DNM的标准 1. 头颈部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提示有纵隔感染的表现; 3. 手术或尸检能确诊为坏死性纵隔炎; 4. 咽颈部感染与坏死性纵隔炎有必然的联系 检查: 牙源性感染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考虑DNM。胸部X-ray,CT。首选CT。 CT表现: 1. 纵隔增宽,纵隔内组织肿胀,器官边缘模糊; 2. 局限性积液及积气,脂肪组织可因炎症渗出而致CT值增高; 3. 纵隔内大血管、气管、支气管及胸腺边缘模糊不清; 4. 纵隔内或纵隔胸膜面可见积液,积液可呈多发散在,也可呈大片状; 5. 炎症局限化后形成脓腔,腔内出现气体或液气平,纵隔内脏器可受压。
治疗原则:
1. 急诊手术充分冲洗、引流
2. 术后合理抗生素的应用
3. 术后营养支持
4. 术后患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