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常遇到新生儿一些情况,家长特别着急,其实有些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以下总结了新生儿的一些常见现象,分享给大家!
产瘤,俗称先锋头(caputsuccedaneum),是由于分娩时头皮循环受压,血管通透性改变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肿,多发生在头先露部位,出生时即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不受骨缝限制,头皮红肿、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出生2-3天即消失。
有时与血肿并存,待头皮水肿消退后才显出血肿。
一般生后 2~3 天就被吸收,个别需 6~7 天消退,无需治疗。
新生儿汗疱疹
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汗疱疹,又称白痱。
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数日后自然消退。
诞生牙是指一出生就萌出的牙齿,是正常乳牙的过早萌出。
由于萌出太早,多数牙根尚未发育,常常是软软的,并很松动。如果因极度松动影响婴儿哺乳或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时,则应该及时拔除。
如果不松动,则应该保留,因为该牙为正常乳牙,拔除后就不会再长,以后可能造成乳牙缺失。
保留的诞生牙由于多长在下颌,有可能在吸吮时对舌系带造成摩擦而导致溃疡。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磨诞生牙或改用汤匙喂养,溃疡处涂用药物治疗。
色素斑常见于新生儿后背、骶尾部、臀部,为大片灰蓝色或紫色胎生青痣,不高出皮肤,是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而成,不影响健康,一般在生后4~5年会自行消退,不需治疗。
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
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
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
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往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渐增大,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
绝大多数男性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下降,但少数下降延迟或有部分会停滞在腹股沟内,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睾丸的下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一般至6个月之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
马牙在出生不久的孩子口中,会看到牙龈或上腭上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的小球,俗称马牙,医学上称“上皮珠”。马牙不是真正的牙齿,也不是病,而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种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会自然脱落,不需做任何处理,更不能用针挑。
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乳汁吸吮。螳螂嘴属于新生儿正常生理表现,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乳腺增大:新生儿出生后,其乳房有圆锥样增大,甚至还会分泌少量乳汁,一般2~3周消失。此属正常现象,并非病态。因为妈咪临产时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产素较多,这几种激素都是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的物质。胎儿会从母体接受一定量的激素,所以乳房肿大。婴儿出生后,激素来源中断,其体内激素逐渐消失,而生乳素则在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内仍在体内维持相当的浓度,导致乳房增大现象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延续一个月后会逐渐消失,大人们不可挤压及做任何处理。
部分女婴因受母体里带来的雌激素的影响,在出生后几天里阴道会流出一些血样黏液或白色黏液,这是假月经和白带。医学上称假月经为见红。出现这些现象,无需治疗,数天后会自行消失。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初期,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约第 5~6 天降到最低点(但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9%),一般于 7~10 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黄疸 : 大约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现象,在一周内达到高峰,10~12天逐渐消退,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约持续一个月。这是正常现象,称作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期间,只要能吃上母乳,很快会自然消退。但如果出现时间比生理性黄疸早、重,或消退时间过晚,都属于病理性黄疸。妈咪应在宝贝出生1~2周内密切观察黄疸的发展情况,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及眼泪都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说明黄疸已超出正常的范围,应立即就医。
生后 3~5 日,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和腋窝等处易出现水肿。2~3 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
正常新生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 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
早产儿尤为明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血循环中的心利钠素水平较低有关,影响肾脏排钠的作用和水分的排出,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受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
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 小时后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约一周左右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由于高温闷热时,角质层的水平角蛋白阻塞小汗腺汗管,汗水积累造成的,新生儿常见常在生后第一周出现,分布在面部、头部及间擦部位。
临床常见四种类型:
(1)白痱(晶形粟粒疹)
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1~2 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
(2)红痱(红色粟粒疹)
好发于腋窝、肘窝、额、躯干等处。皮损成批出现,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围绕以红晕,伴有灼热和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3)脓痱(脓疱性粟粒疹)
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头颈部。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在脓疱。细菌培养为阴性。
(4)深痱(深部粟粒疹)
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一般无痒感。常可见到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样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退。
打嗝
打嗝 :多数婴儿常有打嗝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是由于小宝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当婴儿受到轻微刺激如冷空气吸入、进食太快、吸奶时将空气吞入胃内等,都会引起打嗝。此时,只要将宝宝头抬高,拍打背部,将胃内的空气拍出或等胃内的食物往胃下端的肠道里排出一部分,嗝就可以止住了。随着宝宝的成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打嗝现象会自然好转。
大肚子 :新生儿肚子大,是因为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有的妈咪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它是正常现象。随着婴儿年月的增长和腹肌逐渐发育,腹部会渐渐平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