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

图片

皮肤科

|指南与共识|天疱疮患者健康教育共识(2023版)

时间:2023-09-14

天疱疮患者健康教育共识(2023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通信作者:晋红中,Email:jinhongzhong@263.net;王刚,Email:wanggangxjyy@163.com

【摘要】    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不少患者对该病的性质、治疗、预后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疑问和误解。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天疱疮诊疗现状,整理并筛选出天疱疮患者关心的15条常见问题,涉及天疱疮的定义、病因、相关检查、治疗方法、用药指导、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经专家撰写及集体讨论后制订本健康教育共识,旨在提高皮肤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增进天疱疮患者及家属对该类疾病的了解,促进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    天疱疮;病人教育(主题);治疗;共识
基金项目: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2022-PUMCH-B-09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I2M-1-0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3450)

DOI:10.35541/cjd.20230123

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临床异质性大,治疗周期长。不少患者对该病的性质、治疗、预后和注意事项等存在疑问和误解。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集体讨论,基于国内外天疱疮诊疗现状,整理并筛选出天疱疮患者关心的15条常见问题进行解答,旨在提高皮肤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医师的认识,便于在日常工作中向患者普及;增进天疱疮患者及家属的了解,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材料,促进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一、什么是天疱疮,天疱疮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类型,各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1. 定义: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是由于血清中的天疱疮自身抗体沉积在表皮和/或黏膜上皮细胞间,引起棘层松解,形成肉眼可见的皮肤和/或黏膜上松弛性水疱、大疱[1]
2. 临床类型:主要类型有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寻常型最为常见[1]。增殖型是寻常型的“变异型”,红斑型是落叶型的“变异型”。此外,还有副肿瘤性天疱疮、IgA天疱疮、药物性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等特殊类型。
3. 临床表现:寻常型天疱疮初始表现为口腔黏膜的水疱、糜烂,伴有疼痛,之后在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大疱,疱壁薄,松弛易破,形成疼痛性糜烂面。落叶型天疱疮常发生于头皮、面部、躯干等脂溢性部位,也可发生于全身,疱壁更薄,更易破裂,糜烂面上可形成黄褐色油腻性鳞屑和落叶状痂皮,黏膜受累少见。患者常伴有明显疼痛,可伴有瘙痒[2]。其他类型天疱疮相对少见,可参考有关书籍[3-4]
         二、天疱疮的发病机制如何,发病与哪些因素相关,是否会传染或遗传?

1. 发病机制:自身反应性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血清中自身抗体与表皮和/或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引起表皮和/或黏膜上皮内棘层松解,细胞间黏附功能丧失和水疱形成,进而导致天疱疮[5]。天疱疮抗体主要包括抗桥粒黏蛋白1(desmoglein 1,Dsg1)抗体和抗桥粒黏蛋白3(desmoglein 3,Dsg3)抗体。部分天疱疮患者的血清中还可以检测到其他自身抗体。
2. 发病相关因素:天疱疮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遗传因素:如某些遗传易感基因;②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杀虫剂等;③药物因素:如卡托普利、青霉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疫苗等[1,6-7]
3. 传染性:天疱疮不具传染性。天疱疮不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因此不属于传染性疾病,天疱疮患者可能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加重病情。
4. 遗传:虽然遗传因素在天疱疮的发病中发挥作用,但天疱疮不属于遗传性疾病。新生儿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天疱疮,由患病母亲的自身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具有自限性,常在1个月内自行缓解。
        三、天疱疮的诊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天疱疮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诊断指标[包括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天疱疮抗体(主要是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等方面考虑[8]。以寻常型天疱疮为例,其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出现松弛性水疱和大疱,易破溃;水疱和大疱破溃后形成顽固性糜烂;黏膜出现水疱或糜烂;尼氏征阳性(用手指挤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或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推擦,表皮即脱落等)[8]
组织病理检查常选择新发小水疱(24 h内)作为标本,取材时需局部麻醉,取材处通常会遗留瘢痕。天疱疮的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棘层松解,表皮和/或黏膜上皮裂隙和水疱,疱腔内有棘层松解细胞。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以检测表皮细胞间的自身抗体,取材选择皮损周围约1 cm处外观正常皮肤。采集患者静脉血行间接免疫荧光或ELISA检查可以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和抗体滴度。间接免疫荧光或ELISA检测均可用于判断病情,预测复发以及指导治疗[8]。以寻常型天疱疮为例,典型的免疫诊断指标结果:①直接免疫荧光示IgG和/或补体沉积于表皮和/或黏膜上皮细胞间;②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血清中的抗表皮细胞间抗体;③ELISA检测到血清中的抗桥粒黏蛋白抗体。
临床表现对于天疱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通常无法只通过临床表现及病情描述明确诊断,常需进一步检查。至少满足1条临床表现,加组织病理及1条免疫诊断指标,或至少满足2条临床表现,加2条免疫诊断指标,均可确诊寻常型天疱疮[8]
         四、天疱疮有哪些治疗方法,能否根治?

天疱疮虽可危及生命,但已有成熟的系统治疗方法,如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9],医师会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医中药可辅助治疗天疱疮。
天疱疮患者主要在皮肤科接受治疗,必要时需要口腔科、眼科、妇产科、内科、营养科、疼痛科、骨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多学科参与治疗。
天疱疮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尽可能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8]。天疱疮目前难以根治,患者常需接受 > 2年的规律治疗和 > 5年的规律随诊。多数患者规律治疗后可以控制和缓解病情。要树立信心,坚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并配合长期随诊,不听信偏方,不自行调整药物。
        五、天疱疮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结局是什么样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天疱疮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结局是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8],并非完全停用所有药物,也非疾病被根治。完全缓解指停止系统治疗后至少2个月,或在激素用量 ≤ 2片/d(泼尼松 ≤ 10 mg/d)和/或最低剂量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下至少2个月,原皮损消退,没有新发皮损。部分缓解指以上情况下,仍有1周内即可愈合的短暂性新病灶。治疗效果需由医师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天疱疮患者需按医嘱定期面诊。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诊:感冒发烧、疲惫乏力、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咳嗽咳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腹痛腹泻、呕血便血、腰部疼痛、髋关节痛、尿量变化、下肢水肿、体重下降等。建议患者注意观察有无新发皮损及皮损变化,若天疱疮复发[8](每月新发皮损超过3个,且在1周内不能自愈,或已经控制病情的情况下原有皮损增大),需及时就诊。

六、治疗天疱疮之前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系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前需进行详细检查,明确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和分型,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1. 血尿便常规及便潜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使用利妥昔单抗前,还需检查淋巴细胞亚群。
2. 感染相关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结核等。若患者持续发热,需完善降钙素原、血培养、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GM试验)等检查。
3. 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必要时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X线胸片[必要时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骨密度、髋关节X线(必要时髋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等。
4. 组织病理及免疫诊断指标检查:免疫诊断指标检查包括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或ELISA检测天疱疮抗体。
5. 其他:若怀疑皮肤感染,需进行皮肤糜烂、溃疡部位的微生物学检查;若有眼部症状,需完善眼科检查,评估有无结膜受累、青光眼、白内障等[10]

异常结果需由医师对后续治疗做出判断,必要时需要请相关科室协助评估。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消化道溃疡等基础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或有生育计划、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需提前告知医师。

七、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何不良反应?

激素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增加感染风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严重时可致命;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出现皮肤变薄、瘀斑、痤疮、毳毛增多、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出现消化道表现(如反酸、烧心、腹部不适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或穿孔等;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折、股骨头坏死风险升高;出现睡眠紊乱、谵妄、意识模糊或定向障碍等神经症状和情绪不稳、轻躁狂、抑郁等精神症状[11];出现眼部表现(如青光眼、白内障等);出现血液学异常(如白细胞升高、血钾降低等)。

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感染、骨髓抑制、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诱发肿瘤等[8]

虽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很多不良反应,且有些即使在停止治疗后也不能完全恢复,但为了控制病情,仍需遵从医师的指导,合理使用,科学预防,规律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八、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开始或停止使用,也不要自行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医师需要结合临床病情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天疱疮抗体滴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对药物进行调整。
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需要常规监测体重、血压、血糖;此外,还需定期去医院进行其他检查,具体的监测频率以及检查项目由医师按需给出建议。
激素的辅助治疗包括补钙、补钾、护胃等。对于有相关风险以及已出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者,或伴有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或已出现消化道溃疡的患者,需要请相关科室协助治疗。

对于以下免疫抑制剂,需要特别注意[8]:口服甲氨蝶呤的用药频率是每周1次;硫唑嘌呤在使用前,须完善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和NUDT15基因型的检测,用药开始后前3个月每周查血常规,避免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环磷酰胺在服药期间需要大量饮水,以减少膀胱毒性;环孢素在服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及肾功能。

九、天疱疮患者自身如何使用外用药物治疗,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具体的外用药物和治疗方式由医师按需给出建议。
1. 口腔糜烂、溃疡:餐前使用含有激素及局部麻醉药的漱口水含漱,以减少进食疼痛。常将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加入纯净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中,每次约3 ~ 5 min。餐后使用清水或含有制霉菌素的漱口水漱口。
2. 红斑:头皮、躯干、四肢等部位常选择强效激素;面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较薄部位常选择弱效激素。用法:每天2次,每次挤出约2 cm的药膏,均匀涂抹于约2个手掌大小的皮损区域,稍揉搓,让药物浸润于皮肤。对于顽固皮损,可以采用局部封包治疗:先厚涂药膏,用清洁的保鲜膜覆盖,胶布固定,2 h后揭掉保鲜膜,轻轻擦掉多余药膏,每天2次。
3. 水疱、大疱:避免按压、摩擦水疱,若水疱已破溃,避免自行撕去表面皮肤。如出现大疱(长径 > 0.5 cm),可以去医院抽吸疱液;若不方便就诊,可用无菌纱布蘸取少量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大疱及周围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从疱的最低点进针,吸干疱液,尽量保持疱壁完整,然后局部外用抗生素药膏。对于已破溃的水疱、大疱,外用抗生素药膏,每天2次。对于未破溃的水疱、大疱,外用激素药膏,每天2次。
4. 皮肤糜烂面:①若渗出不明显,可先外用表皮生长因子,然后外涂抗生素药膏于糜烂面,每天2次。必要时可将凡士林油纱覆盖在糜烂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天1次。更换敷料时需非常小心,先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充分浸湿敷料以便脱落,以免增加疼痛和进一步损伤皮肤;②若渗出明显,可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硼酸溶液湿敷的面积不能超过体表面积的30%),湿敷方法:在换药盘内倒入适量湿敷药液,取4 ~ 6层无菌纱布浸于湿敷药液中,稍加拧干至不滴水为宜,敷在皮肤渗液处10 ~ 15 min,重复2 ~ 3次。每天湿敷1 ~ 2次,渗出不明显后再按照①进行处理。

5. 水疱干涸、破溃、结痂:避免用力揉搓皮肤和直接撕去痂皮。可用无菌棉球蘸取生理氯化钠溶液,轻轻擦拭水疱干涸、破溃、结痂处表面,然后外用抗生素药膏,每天2次。

十、什么情况下天疱疮患者需要考虑浸浴疗法和疱病清创,具体如何操作?

中重度天疱疮患者,即皮肤受累面积超过体表面积30%时[8],可以进行浸浴疗法和疱病清创,具体的指征判断和操作过程由医师按需给出建议。
浸浴疗法常使用1∶8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水温38 ~ 40 ℃,室温25 ~ 28 ℃,每天1次,每次浸泡15 ~ 20 min,餐后1 ~ 2 h进行。让患者将全身的皮损充分浸泡在药液中,结束后用清洁的毛巾轻柔地擦干身体。体弱及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不宜进行,行动不便者需家属陪伴,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疱病清创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室温25 ~ 28 ℃,每天1 ~ 2次。①清理毛发,根据需要剃发或剪短头发、胡须、体毛等;②清除结痂,结痂处厚涂白凡士林,软化后用无菌棉球、纱布去除;③用无菌棉球蘸取生理氯化钠溶液清洁皮损,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疱;④根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合的外用药物和敷料。

十一、天疱疮患者皮肤和黏膜的疼痛如何处理?皮肤瘙痒如何处理?

对于轻度疼痛,加强系统用药和局部外用药即可。对于中度疼痛,可增加外用含有局部麻醉药的凝胶、银离子敷料、口服非阿片类药物等。对于重度疼痛,可由专科医师指导应用非阿片类、弱阿片类及强阿片类药物镇痛[12]

对于轻度瘙痒,加强系统用药和局部外用药即可。对于中度瘙痒,可以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于重度瘙痒,可以白天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晚上口服第一代抗组胺药,必要时,晚上可增加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需注意第一代抗组胺药的嗜睡、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突然出现的重度瘙痒需要及时就医。

十二、哪些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如何?有哪些不良反应和使用禁忌?

中重度天疱疮患者可以考虑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13],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利妥昔单抗通过消耗产生致病抗体的B细胞治疗天疱疮[5]。对初始治疗、激素耐药、激素依赖或有严重激素使用禁忌的中重度天疱疮患者均适用,且通常疗效较好。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也有复发的风险。与激素联合治疗,可减少激素使用时间、累积用量、相关不良反应等。虽然目前在中国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仍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但国外许多指南与共识推荐该药为中重度天疱疮的一线治疗选择[13]。在应用该药物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难治性天疱疮需要利妥昔单抗、激素联合其他治疗,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14]

利妥昔单抗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远期不良反应主要为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和皮肤感染)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等[15-16]。以下情况禁用利妥昔单抗:对利妥昔单抗的任何组分或鼠蛋白过敏、严重的活动性感染(如肝炎、结核)、严重的免疫应答损害(如低IgM血症)、严重心衰、妊娠和哺乳期妇女[17-18]

十三、利妥昔单抗如何使用?首次使用后及后续复查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利妥昔单抗的标准治疗方案:静脉输注1 000 mg/次,2周1次,共2次,必要时在6 ~ 9个月后静脉输注500 mg 1次。国内常应用低剂量方案:静脉输注500 mg/次,2周1次,共2次,必要时在6 ~ 9个月后静脉输注500 mg 1次[19]。后续治疗方案由医师综合判断后决定。
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后需4 ~ 6周才能起效,且起效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相较于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案,接受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激素减量更快[19]。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过程中,常根据病情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以预防感染,尤其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0]
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前3个月每月进行1次实验室检查,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具体的检查项目及间隔时间由医师建议。

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多数患者的B细胞会在6 ~ 9个月内逐渐恢复,是否再次使用,应根据临床病情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天疱疮抗体滴度、淋巴细胞亚群等因素综合判定。较为理想的情况是B细胞恢复且天疱疮病情保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天疱疮抗体滴度未能降至正常水平,通常也不需要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

十四、天疱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放松心情,保持健康心态,学会与疾病共处。劳逸结合,注意休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21]。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感染。建议患者简易记录病情变化、不适症状以及重要的药物调整等。但避免过度关注,以免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虽然天疱疮的发病和人体免疫紊乱或失调有关,但不是单纯的免疫力降低或者升高所引起的,不要滥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食物或保健品等。
多数天疱疮患者服药种类较多,为避免错服及漏服,建议使用标明服药时间的专用药盒,便于患者及家属检查是否规律服药。
天疱疮患者没有严格的食物禁忌,但建议减少摄入大蒜、洋葱、韭菜等辛辣食物[22],减少摄入高糖、高盐、高油脂食物[23],避免饮酒[24];避免进食不洁食物,避免进食硬质及过烫的食物,进食困难时可选软食、半流食或流食;不要盲目忌食所谓的“发物”,建议均衡饮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增加摄入瘦肉、牛奶、鸡蛋清、蛋白粉等[23];建议适量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25]
注意口腔卫生,按照医师的建议漱口,刷牙选用软毛牙刷。
外出时注意防晒,戴宽檐帽和穿防晒服,并按照医师的建议应用合适的广谱防晒剂。保持皮肤清洁,选择宽松的衣物。避免外伤,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和局部刺激。注意生活环境以及被服、衣物的清洁。
若皮肤受累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30%,可以温水淋浴,避免搓澡和热水刺激,淋浴后用清洁的毛巾轻柔地擦干身体。若皮肤受累面积超过30%,参考浸浴疗法。

适量运动,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者要控制运动的时间、频率及强度,避免摔倒及骨折。

十五、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副肿瘤性天疱疮主要表现为严重而顽固的疼痛性黏膜糜烂,皮损呈多形性,常伴发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或其他系统损害(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重症肌无力)。
对于怀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患者,除上述第六条中的检查项目外,建议检查以下项目:以大鼠膀胱上皮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免疫沉淀或免疫印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蛋白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浅表淋巴结超声,胸、腹、盆腔增强CT,必要时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如有呼吸系统症状,应行肺部高分辨率CT及肺功能检查等。

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皮肤科联合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诊疗。副肿瘤性天疱疮需早期诊断,早期明确肿瘤部位和性质,对于有可能切除的肿瘤及时进行完整的手术切除,有助于改善预后。

免责声明

本共识的内容仅代表参与制订的专家对天疱疮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供临床医师参考。在天疱疮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过程中,相关检查项目及具体诊疗细节需要由医师按需给出建议,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调整,与本共识不一致的做法并不意味着错误或不当。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未来需要对本共识定期修订、更新。

本文引自: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疱疮患者健康教育共识(2023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 e20230123. doi:10.35541/cjd.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