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故一般来说,38.5摄氏度以下的发热可暂不处理(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及早用退热药)。但高热又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如:高热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致中枢抑制而昏迷。发热还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食欲下降,使患儿消瘦、虚弱。故应及时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降温对症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解热药,西药有安乃近、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中药有柴胡口服液等。如何选用有效而又安全可靠的退热药呢?下面就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常用退热药的特点。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疗效确切,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药物酸性强,对胃肠刺激大,大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也会加重或诱发溃疡,诱发瑞氏综合征(脑肝组织细胞病变)和肾脏损害,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哮喘。
布洛芬解热镇痛作用强,对胃肠刺激作用较阿司匹林小,对造血系统无影响,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的解热镇痛。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是较新的药物,但在儿童退热方面是较为安全而高效的。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仿,退热作用可持续4~6小时,重复剂量会产生叠加退热作用。其毒副作用小,不引起胃肠道出血,更不会诱发瑞氏综合征、过敏性哮喘和休克,偶见皮疹。治疗剂量一般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对乙酰氨基酚给小儿应用安全有效,对其他药物较少有交叉反应。因此,目前对乙酰氨基酚成为美国最广泛使用的非处方退热药。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临床儿科权威的推荐,成为各年龄段婴儿儿童退热的首选药物。此外,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温和有效的镇痛作用使之在治疗头痛、肌肉酸痛和骨关节痛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对“蚕豆病”(溶血性病变)患者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而其他退热剂都会加重“蚕豆病”的症状。
一些中药如柴胡口服液也具有退热作用,但它们起效一般较西药慢,对高热的退热效果较差,故对高热尤其有高热惊厥史者,建议使用西药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