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
患儿,男,1岁,2小时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差,伴面色不好、口唇苍白、嗜睡,无呼吸困难、发热、腹泻、呕吐、抽搐等不适。
程艳波主任查房,患儿面色苍白,家长代诉患儿精神仍差,嗜睡,昨日喂奶后呕吐,建议禁食,家长拒绝仍坚持母乳喂养,后患儿再次出现呕吐,与家属沟通后行腹部及心脏彩超检查,彩超结果考虑:肠套叠,积极请小儿外科会诊后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建议:1.空气灌肠治疗。2.手术治疗。与家属沟通后暂给予患儿空气灌肠治疗,次日张豫华主任查房,家属代诉患儿精神较前好转,目前禁食状态,夜间患儿轻度哭闹。
下面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肠套叠呢?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60%的患儿年龄在1岁以内,约80%患儿年龄在2岁以内,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约为4:1,健康肥胖儿多见,多为急性发病;
发病原因包括: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婴幼儿期肠蠕动节律变化较大,易发生肠蠕动紊乱,再加上外界环境及气温,及肠管本身疾病等易诱发肠套叠。
2.局部解剖因素: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
3.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蠕动增强,可导致发病。
4.免疫反应不平衡因素。
下面给大家介绍肠套叠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四个早期信号:
1.腹痛: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的烦躁不适,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可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闹,发作间隙表现为正常或安静入睡。
2.呕吐: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者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
3.便血: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4.腹部肿块: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橡胶一样的肿块。肿块略有弹性,表面光滑,稍稍可以活动,这是诊断孩子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
常见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肠套叠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特别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出血及腹膜炎等征象。
3.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家长心理负担。
4.对于手术后的肠套叠患儿,注意维持胃肠减压功能,保持胃肠道通畅,预防感染及吻合口瘘。
对于肠套叠患儿的预防:饮食要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为宜,如鸡蛋羹、烂粥、烂面等,每次食量不可过多。不要吃生冷及有刺激性的东西,避免受凉。
小儿肠套叠典型症状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