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郑筱倩卢艳艳通讯员席娜
“睡不好”易成“马路杀手”
昨天,市民王先生专门请假赶到在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省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举行的义诊活动现场。43岁的他有近20年的驾龄,近3年来,他夜里呼噜打得“震天响”,白天还老是瞌睡,交通事故不断缠上他。省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主治医师牛红丽说,王先生这属于典型的“睡眠呼吸障碍”。
有机构曾做过一个实验,9名被随机抽取的患者在模拟驾驶过程中,平均每人每半个小时发生0.5次~1次的交通事故,其中3人还出现了恶性交通事故。这说明在睡不好的状态下开车,甚至比醉酒驾驶的危害还大。
最响的呼噜隔着走廊也能听见
这些有睡眠障碍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打呼噜。牛红丽说,他们接诊的患者中,最响的一个呼噜声能达到70分贝,这个音量已经会损害听力神经了,关上铁门,隔个走廊都能听见。牛红丽说,如果每晚都打呼噜,声音均匀,那一般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呼噜声时高时低、时断时续就要当心了。
“很多人打着呼噜突然没音了,隔一会突然来个响的,很难听,我们把这个叫‘救命呼噜’。”牛红丽说,呼噜停时一般就是呼吸停止了,没后面这个“救命呼噜”,人就憋过去了,这样的病例可不少。
不做梦的人“脑子不好使”
老百姓一般认为整晚没做梦就是睡得香。不过牛红丽说,如果有人说他从来不做梦,医生会私下开玩笑说这人脑子不好使。
这是为啥?牛红丽说,人的睡眠是一个周期循环反复的过程,依序是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最后进入“快速动眼期”。
如果眼睛微张,看见眼球乱动,一般就表明人睡眠进入“快速动眼期”,梦都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而这时也是孩子长智力的时候。如果从来没做梦,就说明他睡觉没进入过“快速动眼期”,说明智力发展不完全。
news.dahe.cn/2011/03-22/10065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