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

图片

健康科普

揭秘医院里的“铅衣人”医生边“吃”辐射边救人

时间:2011-04-13
 [提要]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群医护人员,他们每天穿着十几斤重的铅衣,在X光射线辐射中,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介入手术的患者一般都比较危重,一台手术七八个小时都是正常的,而每个医护人员都是连做几台手术,经常是上午8点进手术室,晚上9点、10点出来。

【微博提示】

日本核泄漏事件中,在禁区“玩命”的“福岛50死士”引来全球关注。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群医护人员,他们每天穿着十几斤重的铅衣,在X光射线辐射中,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这是他们的工作,在帮助患者和死神赛跑的同时,付出自己健康的代价。

特殊

手术室门上贴着当心辐射的标志

昨日上午,省人民医院介入科病区。

从外观看,这里和其他病区并无什么区别,不过手术室门上都贴着醒目的提醒标志:当心电离辐射。

“介入科主要负责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介入治疗。”该院介入科副主任翟水亭说,手术过程中,为让患者的血管一目了然,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持续放射出X光射线。

“当然,来我们病区不用紧张,这里绝对安全。用于介入治疗的导管室和手术室的墙壁都灌注有硫酸钡,导管室和手术室之间的透明玻璃也含铅,这些都可以有效防止射线外泄。”

翟水亭说,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也不用担心,因为手术是一次性的,成年患者是能够接受这个剂量的辐射。不过对于儿童和未生育的年轻人,为保险起见,需要戴着铅围脖保护甲状腺,铅围裙保护性腺。

负重

穿着十几斤重铅衣,连站十几小时

患者不用担心,但对于工作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射线是每天躲不过去的健康威胁。据说,一台介入手术下来所“吃”的射线相当于普通放射科医生一年的量,连续工作10个小时,就相当于每日都被拍了上千张X光片。

昨日刚过9点,副主任医师薛绛宇准备从观察手术进程的导管室进入手术室。

和其他科室医生不同的是,在贴身的洗手衣(一套短袖工作服)外面、手术服的里面,他必须多穿一件铅衣,加上脖子上戴的铅围脖,这身装备重达将近20斤。

铅衣如同没有腰身的无袖连衣裙,里面有层铅皮。记者体验了一下这个“重量级”服装,穿在身上,立刻感觉肩部负重,一分钟脱下后,马上就体会到什么叫“如释重负”,过了好一会儿,甩甩胳膊,还有种身轻如燕的感觉。

“这算轻的了。”薛绛宇说,以前的铅衣都重达20多斤,经过不断升级,如今“减负”成十五六斤重。

而不管是身高一米八多的医生,还是只有一米五多的护士,这身装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服。

“介入手术的患者一般都比较危重,一台手术七八个小时都是正常的,而每个医护人员都是连做几台手术,经常是上午8点进手术室,晚上9点、10点出来。”翟水亭说,有次他们连续奋战了24个小时,第二天上午8点才出导管室。

现状

身体多部位每天持续“吃”射线

套上防护头盔,想了想,薛绛宇还是脱下来,换上防护眼镜。

介入手术是个细致活儿,头盔虽然是全透明的,防辐射性也更好,但还是有点影响操作。

因为同样的理由,这里的医护人员也基本没戴过防护手套。

薛绛宇1.83米的个子,铅衣刚过他的膝盖。“在这里,个子高还真有点吃亏。”他开玩笑说。

射线是从手术台下方的发射器打上来,透过床板、患者病变部位,射到手术台上方的接收放大器,利用人体对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患者的骨骼、血管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在旁边的屏幕上。

手术时,医生护士必须站在手术台前操作,虽然铅衣可以挡住射线,但小腿、胳膊、手、脸等部位,都毫无防护地持续接受辐射的“照耀”。

危险

曾有同行因血液病去世

就算有防护镜,从1990年介入科成立就在这里工作的翟水亭,双眼已经出现晶状体浑浊。

“以后可能有失明的危险吧。”说起这些,翟水亭的语气平静,在他看来,现在的环境已经好了很多。

他说,以前还没有数字造影机的时候,都是靠医生拿着设备对着患者直接拍X光,然后再去冲洗影像,手术时间更长。“神经外科就曾经有位老医生因为血液病去世了。”

而每年的体检,这里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查出问题。

经常被辐射,会增加神经性皮炎甚至皮肤癌的风险,而最常见的就是血象异常。

翟水亭说,对于刚进介入科的年轻人,白细胞一般会异常增多,随即就是下降。

“白细胞少,人的免疫力就下降,经常感觉没劲,一天手术下来,人就跟散了架一样。”翟水亭说,但培养一个成熟的介入科医生,需要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所以进入这里,就等于选择终身职业,没有轮岗一说。

待遇

每个人每月能领60元辐射津贴

薛绛宇昨天的第一台手术只是造影,不需要搭支架,一个小时后手术结束。

从手术室进入导管室,脱下铅衣,里面的洗手衣已经湿透,而后面,还有几台手术等着他。

手术室里有空调,但为了患者的舒适度,温度都保持在20多摄氏度。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天天都是汗湿衣服几回,经常都能拧出水来。”翟水亭说。

利用手术间歇,他和同事吃起了盒饭,他们一般就靠这个补充能量。而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其实特别需要加强营养。

根据国家规定,他们每年还应该有一个月的特别假期。

“根本忙不过来,连节假日都没有,谁还休过假啊。”翟水亭说。

据介入科护士长冯英璞介绍,去年,他们科共做了4800多台次的手术,平均每天都有十几台。导管室的医生有16人,护士17人,而一台手术一般都需要5个人。

在这里工作还有啥特殊待遇?

翟水亭想了半天才想起,他们每个人都享有辐射津贴,每个月60元。(记者郑筱倩)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henan/2011-04-12/content_227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