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嗓子发干上火了,怎么才能好得快?面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一致的:输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的最新数据让人惊心: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如此爱输液?是不是得了病非要输液才行?输液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乱输液对人体是否有害?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状】
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
昨天上午,市民李先生带着生病的儿子亮亮来到郑州人民医院,亮亮今年8岁,最近出现了低烧和咳嗽现象。李先生担心亮亮可能患上了流感,想给亮亮输液。尽管医生经过诊断,认为亮亮只是患上了一般的感冒,只要多喝水,好好休息一下就能痊愈,但李先生认为还是输液好得快,他不听医生的建议,坚持给孩子输了液。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里,输液的病人都很多。
【误区】 只有输液才能好得快
“你如果去医院看病,当医生建议你不要输液,你是否会听从建议?”记者以同样的问题在街边对10名成年市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名年轻人中,3人表示会听从医生建议,而5名老年人中,4人表示得看自己的身体情况,“我们这些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病症都很清楚,啥时候需要输液我们心里有底,除了大病外,一般都是自己决定”。
在第二个以“感冒发烧,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更有效”的调查中,接受随机调查的10人中,有7人认为输液来得最快。“患了感冒发烧,吃药往往不起作用,输液后烧退得快,炎症也消得快,所以我会选择输液。”受访市民中多数人表达了这一观点。
【无奈】 奉劝不输液“不讨好”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一半的输液是没有必要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建波告诉记者,输液过度的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口服药应占50%以上,肌肉注射占30%~40%,输液占10%左右。但目前在医院的情况却大不相同。现在在很多医院,输液的比例甚至超过四五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门诊输液的药物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抗生素类药物;第二类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等老年病的药物;第三类就是一些其他疾病用药,比如抗过敏药等。在这三类药物中,抗生素类占了很大比例。“说实话,现在很多医生感到很无奈,很多时候,你好心建议患者不要输液,却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甚至遭到非议和辱骂,鉴于这种情况,现在只要是患者要求的,医生一般也不再坚持,落个清净。”刘建波说。
【提醒】
乱输液对身体没好处
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生马希涛分析说,频繁输液所造成的耐药性,让很多人成了输液室的“常客”,一生病就不得不输液,否则病情无法好转,已经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
马希涛指出,每种药物对人体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加上很多药物都具有抗药性,目前出现的超级细菌便是典型的例子,那正是人们乱用抗生素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此外,药物在生产、消毒过程中,没有除尽污染物而引起品质恶化,都是常见问题。而输液本身所带来的操作问题,比如消毒不到位、滴注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等,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马希涛说,在西方一些国家,医生一般都不会轻易给患者输液,输液是“最后的给药方式”。只有急救、重症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需要采用静脉输液这种风险较高的方式。他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输液相关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进行推广和普及,扭转群众的认知误区,尽快减少和杜绝乱输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