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在省城打工,收入还可以。十月怀胎,没想到孩子竟患有先天性的唇裂和腭裂。夫妇俩人非常焦急和内疚,孩子没满月便来医院,还说如果不治好孩子的病,就没脸带孩子回老家见双方父母。医生请他们坐下来,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安慰,大致了解了一下病史,告诉他们首先要克服焦急和内疚情绪,因为唇腭裂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每一步都需要父母的积极配合。
接着,医生继续告诉他们,通常所称的“唇腭裂”畸形其实并非单纯唇部和腭部的畸形,它可能同时涉及唇、鼻、腭、牙颌系统、耳等多个器官,加上由此而导致的语音功能障碍和精神心理障碍等,所以唇腭裂的治疗不仅仅是一个手术封闭裂隙的问题。传统单一的手术修复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一个单一的临床科室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随着对唇腭裂研究的深入,逐步形成了以整形外科、口腔正畸科、语音病理科、耳鼻喉科、儿科及精神心理科等学科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协同发挥作用的综合治疗模式,即序列治疗,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所大力倡导的最先进的治疗模式。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⑴ 儿科医师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检,提供正确的喂养方法,加强营养,积极为手术作准备。
⑵ 新生儿的正畸治疗:对于较严重的腭裂患儿可配带腭托矫正器以阻塞裂隙,以便于患儿饮食及防止组织移位,有利于将来做腭裂修复手术。
⑶ 唇裂修复:患儿3-6个月时施行。
⑷ 腭裂修复:根据儿童的语音发音及全身情况,大多主张在患儿1.5-2岁左右完成。
⑸ 语音治疗:语音治疗师在患儿咿呀学语时即应帮助指导家长纠正其发音。腭裂术后半年内对患儿语音状况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评价,有问题者应加强训练,并配合各种检查,对语音效果及腭咽闭合情况作一评估并反馈给外科医师,以决定是否需要再行腭咽闭合不全矫治。
⑹ 乳牙期及替牙期正畸治疗:乳牙松动前即4-5岁时可行正畸矫治反牙合 ,恒牙萌出后行牙列矫治及反牙合 矫治。
⑺ 齿槽裂修复:一般于9-12岁进行,主要有利于裂隙区牙齿的萌出,并可同时关闭口鼻前庭瘘及恢复患侧鼻底塌陷畸形。
⑻ 外科正颌治疗:采用正颌外科手段矫治唇腭裂术后遗留的牙颌发育畸形,常在患者16岁以后进行。
⑼ 唇腭裂的二期修复
唇腭裂术后仍会遗留唇、鼻畸形及腭瘘等,可在学龄前再次行整形手术;腭裂术后经过系统的语音训练,语音效果仍不理想者,应检查是否为腭咽闭合不全,其矫治手术也应在学龄前进行,早手术有利于语音的恢复。
⑽ 耳科治疗:唇腭裂患儿就诊的早期即应进行耳科检查,发现耳疾尽早治疗,在发育期也应定期进行耳科治疗。
⑾ 心理治疗:唇腭裂患儿由于面部畸形及语言功能异常,多形成一种不良的自我印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学习、工作和交往等。精神心理医师及时做好患者及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以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
听罢这一席话,夫妇俩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接着,孩子的母亲又问,邻村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小的时候做的手术,但现在外形仍不理想,而且发现孩子说话仍不清楚,上学时都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医生就这些问题向他们做了解释:
唇裂经手术修复后,一般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有些病例由于施行手术时患者年龄过小,某些畸形构成因素尚不显著,日后随唇部的继续发育增大而渐趋明显;畸形程度严重,不可能在—次手术内全面彻底修复;术后创口并发感染等原因,可能遗留或逐渐显现新的外形缺欠,称为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常表现为:上唇太长、上唇过紧、上唇松弛、红唇切迹状缺口畸形、红唇上缘参差不齐、唇弓不显、瘢痕增生、针迹显著、鼻孔过大或过小、鼻孔底部缺裂、鼻尖过低、鼻歪斜、牙和牙槽突裂畸形等,手术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矫正、修复。
唇裂手术后外形仍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唇腭裂畸形的复杂性,目前各种手术方法均难做到一次性满意地矫正所存在的唇鼻畸形;二是生长发育的不平衡可能还会加重所存在的畸形;三是早期手术的局限性。一般都需要进行二期整形修复,具体时间可根据畸形情况而定。
唇腭裂患儿的语音问题,也就是说话不清问题目前仍是唇腭裂治疗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早期(2岁左右)行腭裂修复的患儿语音效果明显优于较晚行修复手术的患儿。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发现,影响语音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腭咽闭合不全、不良的语音习惯、舌运动异常、听力异常等。其中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是导致语音不清的主要因素。因此,当腭裂术后仍说话不清时,应通过必要的检查确定原因,如已有较好的腭咽闭合,则不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而应纠正不良习惯,加强语音训练。如为腭咽闭合不全导致的语音不清则应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完善的腭咽闭合,为改善语音创造条件。
临别,医生还告诉他们,一定要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当今医学的发展水平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患者的形态畸形,但经过系统的治疗,畸形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其次,社会、学校和家长应摒弃一些歧视行为。除了唇和腭部的裂隙外,患儿其它方面都是正常的。大家应象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对待他们,鼓励患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遵守纪律,尽可能早地与同龄儿童接触并一起活动,与正常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患儿心理的正常发育,真正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