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42岁的男性患者4年前突然双侧切牙疼痛,右下龋齿疼、酸胀伴右舌部疼痛,入睡困难,时常惊醒,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咬齿发颤。近来疼痛加剧,在一次感冒后出现右耳持续性耳鸣。
该患者自患病以来曾到省及国内多家医院治疗,先后按牙周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抑郁症等疾病治疗,收效甚微,症状逐渐加重,患者痛苦异常,对治疗及生活丧失信心,曾经一度有自杀的念头,后来,患者痛苦难忍,听人介绍我院疼痛科治疗各种神经病源性疼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我院诊治。
我院以“躯体化障碍、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收入疼痛科,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牙齿本身及牙龈并无病变,牙部无叩击疼痛,牙龈无红肿等阳性体征,两侧牙部疼痛部位不固定,咬牙时疼痛酸胀减轻,同时伴有耳鸣。我们为患者进行舌部右侧局部及双侧下齿槽神经阻滞治疗后,他感觉舌部疼痛消失,牙疼缓解了,夜间能自行入睡。我们又为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随后分别采用双侧眶下、上齿槽神经阻滞等诊断性治疗,用了营养神经药物,但是疗效不明显。后来进行进一步检查,患者颈椎MRI显示:颈椎C4.5 C5.6 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我们就给予连续颈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第二天,患者疼痛及麻木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治疗四天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麻木症状缓解,拔出导管观察三天后出院,两个月随访没有出现疼痛症状,麻木酸胀症状明显好转,夜间睡眠良好,精神状态良好,已经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引起牙痛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牙质痛:一种尖锐痛的感觉,常由外界刺激引起在几秒钟内发作,外界刺激一般来自食物及饮料的冷热、酸甜、咸淡的改变,这种疼痛定位不明确,常为患牙附近二三个牙齿的区域,疼痛极少出现越过中线的定位错误,多数有牙齿龋坏。牙髓痛:由牙髓病变引起的疼痛,是发自剧烈的跳痛,可因温度变化甜食及作用于龋坏病变上的压力而加剧疼痛,疼痛一旦发生,都比刺激的时间长,并且可持续许多分钟,疼痛可扩散或牵涉至耳颞但不越过中线。牙周痛:来源于牙周的疼痛,容易定位,患牙对压力非常敏感,牙周疼痛通常是由牙周韧带和牙槽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一般咀嚼时加重,触碰敏感,将患牙与对面牙接触都会加剧疼痛,检查时可见红肿,牙龈变红,患牙对叩击敏感,松动并轻微伸长。
但是,有些牙痛并非是由于牙齿或口腔疾病引起,而是由于颈部疾患颈丛神经受刺激引起的颈椎性牙疼。
由于颈椎的分支枕小神经,耳神经与支配咀嚼肌的下颌神经及支配面部的三叉神经有交通与联系,一旦由于颈椎的退变,受到刺激,除了支配部位出现相应的枕部痛、耳鸣、耳堵塞感外,还可能影响下颌神经及三叉神经,致其所支配的颞下颌关节及牙周围疼痛而出现牙痛。
总之,凡有患者因牙痛就诊时,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弄清疼痛的特点、因素及伴随症状,还要认真仔细地查体,若牙齿无明显病变或病变与临床诊断不相符,要考虑非牙源牙痛的可能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以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