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2009年三四月间始发于墨西哥和美国,自发现以来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我国也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播途径:具有呼吸道传播的特点,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感染者打喷嚏、咳嗽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然后触摸自己的鼻子、嘴或眼睛而感染。潜伏期为1-7天,一般1-4天。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算强,100℃时1分钟或56℃时30分钟即可灭活,对乙醇和甲醛也敏感。
易感人群:青壮年、肥胖的人,还应注意老人和儿童,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和孕产妇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症状: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而且临床表现范围很广,包括无症状的感染到造成死亡的严重肺炎;病情可迅速发展,突然出现高热及肺炎,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损伤,导致死亡。
诊断:临床确诊依赖实验室检查。
治疗:有两种有效的抗病毒药:达菲和瑞乐沙,但滥用会产生耐药性。有上述症状者须到发热门诊排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及治疗。
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发现出现流感症状:
1. 尽可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 休息并大量饮水。
3.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掩住口鼻,并适当处理用过的纸巾。
4. 经常和彻底地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之后。
5. 将病情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寻求他人帮助来处理需要与其他人接触的家务活,如购物。
6. 去看医生或到保健机构看病前先与之进行联系,并报告目前症状。说明为什么认为患上甲型H1N1流感。
7. 如果无法预先与所在地保健机构取得联系,抵达保健机构后立即说明怀疑患有甲型H1N1流感。
8. 外出期间注意掩盖口鼻。
参考文献:《中国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