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王立封
通讯员 陈召起 高歌
4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家庭有责”。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使每个适龄儿童(6岁之内)能够全程规范化接种疫苗,同时也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要求,而受种疫苗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力,更是每位儿童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认识接种疫苗后的反应
据笔者了解,幼儿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时会引起发烧现象,这让不少家长对孩子接种疫苗产生了犹豫心态。
默默(化名)在1岁多时接种了百白破疫苗,随即发烧了三四天,这下可把爷爷、奶奶心疼坏了,以为是打了疫苗出现的问题。此后老两口一直反对不让孙子再接种任何疫苗。前几天,看到社区又贴出免疫疫苗查漏补种的通知,眼瞅着默默已经3岁了,默默妈妈犯愁了:这疫苗到底还要不要打?
对此,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预防接种门诊主任、门诊部楚清芝教授解释道,儿童在接种了百白破疫苗后容易引起发烧现象,但是在退烧后,儿童身体一旦恢复正常,就不会影响下一次疫苗的接种,更不会影响对其他疫苗的接种。
而bet36体育在线:接种疫苗后身体上的反应,楚清芝教授分析,出现这种反应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正常反应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正常反应引起的发烧程度通常轻微,一般温度都在38.5℃以下,大多在24~48小时内会自愈,并且不会出现像感冒、肺炎的症状(如咳嗽、鼻塞等)。个别温度超过38.5℃,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对于这种发烧,家长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和保暖即可。极个别孩子在接种疫苗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会发生异常反应,如荨麻疹、丘疹、过敏性紫癜等,但这些都是极少见的。
二类疫苗并非可打可不打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目前通过接种免费疫苗可以预防12种疾病。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
对于二类疫苗,不少家长认为二类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对孩子的危害性没那么大,可打可不打。其实这是片面的。专家说,其实一些二类疫苗的药效很好,不仅适宜儿童,对体质弱的中老年人也非常适用,如流感、肺炎疫苗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断将原来的二类疫苗纳入到一类疫苗中。二类疫苗的接种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家庭经济能力考虑选择二类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的“四大禁忌证”
然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接种疫苗,楚清芝教授说,疫苗的接种有“四大禁忌证”:严重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免疫缺陷以及过敏体质。如果孩子有以上“特殊”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接种就要慎重、小心或必须延缓接种。
接种疫苗 家庭有责
“长期的免疫接种门诊工作让我体会到,普及家长免疫接种知识是保证儿童接种率的关键。”楚清芝教授说。她提醒各位儿童家长:一是务必参加辖区接种门诊的家长课堂;二是宝宝在0~6岁期间严格执行接种门诊的预约进行全程接种;三是要绝对保持与接种门诊的通信联系以便及时查漏补种;四是在接种时要带上接种登记本,异地接种时要索求接种方在接种本上完整登记接种信息以防漏种和错种;五是在接种前建议给孩子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六是在接种后最好留观30分钟再离开,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如体温、皮肤和精神状态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应接种疫苗的孩子都能规范、安全的受种,让疫苗给孩子、家庭乃至全社会带来最大的效益。
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2-04/25/content_69994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