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腹痛难忍,医院一查,肚子中取出二三百条蛔虫……
□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芳
核心提示
近日,《钱江晚报》报道,23岁的女孩小美经常肚疼,一日疼痛难忍之际,赶赴医院动手术,结果,医生从她的肚子里拿出来一大袋蛔虫,足有二三百条。那么,肠道寄生虫病是怎么得的?又该如何预防?听听我省疾控中心专家怎么说。
食物不洁,蛔虫卵趁机而入
“蛔虫繁殖得就是很快。”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赵旭东说,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农村患病率比城市高。就我省来讲,解放初时患病率最高,当时人群感染率在70%以上,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感染率降到41.64%,而目前,感染率最高的地方也在5%以下。
一般来说,一条雌蛔虫每天可排数万个虫卵,这些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虫卵几天后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广泛分布在厕所、粪坑和土壤中,通过施肥、苍蝇、蟑螂、猪、鸡、狗等的携带使蛔虫散布在蔬菜、食物、水及生活环境中。蛔虫病不能直接由人传染给人,而是因人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得病。
一条蛔虫寿命最长不超过一年半,一般是一个月,省人民医院二内消化科主任于静表示,蛔虫病除了引起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失眠外,还有可能造成蛔虫性肺炎、肠阻塞,蛔虫进入肝脏、胰腺、阑尾、腹腔及上呼吸道,有时会引起死亡。“目前蔬菜种植使用粪便等有机肥较少,所以蛔虫等寄生虫传播的几率大大降低,临床上每年大概只有几例。”蛔虫病的感染不分人群,只是因为幼儿不太注意卫生,所以易成高发人群。
更需警惕,蛲虫在幼儿中传染
“除了蛔虫外,幼儿群体应该注意的是另外一种肠道寄生虫病。”赵旭东说,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是四大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钩虫是通过皮肤感染,进而进入人体,目前感染率较低,在1%以下,鞭虫也是食入不洁食物引起,目前感染率在0.5%以下。而蛲虫病的感染率一直下降较慢,上世纪90年代末在24%,而目前也在6%至7%。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城市比农村高,尤以幼儿园最为常见。
蛲虫形体很小,雄虫体长2~5毫米,雌虫体长8~13毫米,样子很像白线头,一般又叫线头虫。蛲虫在人体里靠钻入消化道黏膜里,吸取营养或血液过活,也可吞食肠内容物。虫卵经口或鼻进入人体后,在胃及十二指肠内孵化,孵化出来的幼虫移行小肠、大肠里发育成成虫。
蛲虫的排卵方式很特殊,雌虫喜欢在夜间爬到肛门外,在肛门周围皮肤上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奇痒,患者用手瘙痒,虫卵黏附在手上,如果不洗手吃东西,虫卵即可被吞入肚子里,重新感染,这样连续不断地循环就成了蛲虫病。
蛲虫病在世界各地普遍流行,成人与儿童均可感染,但儿童发病率较高,原因和蛔虫病一样,因为儿童缺乏卫生习惯。
得了蛲虫病,以夜间肛门口及会阴部奇痒为主要特征,还会引起食欲不振、消瘦、好咬指甲、烦躁不安、夜惊失眠等症状。蛲虫反复刺激肠道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脱肛。蛲虫爬到尿道或阴道里还会引起尿道、阴道、输卵管炎或腹膜炎,出现尿频、尿痛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女性还会有白带增多等症状。
于静提醒,发现孩子肛门痒后,家长应注意夜间孩子肛门处是否有蛲虫爬出、衣裤中是否找到成虫,以及大便是否发现蛲虫;也可经医院化验检查,以确定孩子是否感染蛲虫。
讲究卫生,让虫卵无空可钻
对于蛔虫、蛲虫如何预防呢?
专家说,主要是讲究卫生。要做好对儿童的卫生教育工作,教育他们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勤修指甲,纠正吮手指的坏习惯;不饮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瓜果;提倡熟食,不吃未熟的蔬菜、肉、鱼肉。
对于预防蛲虫病来讲,由于蛲虫容易重复感染,所以家长应注意让患儿勤换衣裤;衣裤、被单要用开水烫洗、煮沸;被褥要经常晾晒,以杀灭虫卵;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用具、食具、玩具的清洁。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于静介绍,“如果发现孩子肚里有虫,应及时服用驱虫药,或是去医院就诊,没必要定期给孩子使用驱虫药,目前临床常用的广谱驱虫药是肠虫清,对于常见肠道寄生虫疗效很好,还能有效杀死虫卵。”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2-07/30/content_75593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