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不只是身上长个痒疙瘩。
打喷嚏、眼睑水肿、腹泻、咳嗽、
生长发育迟缓 都可能是过敏症状。
在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前夕,
专家告诉你——
阅读提示 | 有的宝宝吃东西皮肤会出现紫癜;有的宝宝接触猫狗会不停地打喷嚏;有的宝宝吃了红薯会引起腹泻;有的宝宝用妈妈的化妆品会起皮疹……这些都是过敏。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而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儿童多发病。婴幼儿时期一旦突发过敏性疾病,要及早就诊,慢性过敏性疾病的儿童患者,要坚持规范用药。
□记者 林辉
表现
有这些症状,孩子可能过敏了
咳嗽、出疹、腹泻、长得慢、爱哭……这些常被认为是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甚至生长发育迟缓的症状或表现,都可能跟食物过敏有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宋桂华说,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品,最常见的有八大类,包括牛奶、大豆、鸡蛋、鱼、贝壳类海产品、花生、坚果及小麦。
当宝宝出现哪些症状时要怀疑食物过敏?宋桂华说,常见的食物过敏症状有四个:1.皮肤症状:湿疹(俗称“奶癣”)、风疹、唇周或眼睑水肿等;2.胃肠道症状:持续呕吐、腹泻、血便、无故拒奶、便秘等;3.呼吸道症状:气喘、频繁咳嗽、流涕等;4.全身症状:烦躁不安、频繁哭闹、生长发育迟缓。“如果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宝宝出现一个或同时出现多个上述症状时,就要怀疑宝宝发生过敏了。”
宋桂华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病人的过敏体质,另一方面取决于生活环境中过敏原的存在,目前,过敏体质还无法根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
目前,针对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有抽血检测手段,也有皮肤点刺试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可做新鲜事物的过敏原检测。除了食物过敏原外,还有花粉、粉尘、尘螨等接触类过敏原,也可做吸入性过敏原检测。
原因
第一口奶吃配方奶可能致敏
“婴幼儿过敏大都从食物过敏起步,现在太多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吃的是配方奶。”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清沁说,第一口接受配方奶可能造成牛奶蛋白过敏的开始——致敏,致敏也就是体内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表现——IgE增高,当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刘清沁说,生理母乳喂养是先喂细菌再喂乳汁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孩子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不仅利于母乳消化吸收,而且能够促进免疫系统成熟,预防过敏发生。
“母乳的致敏性也是最低的,是防止新生儿过敏的最佳预防措施,因此,应当纯母乳喂养,尤其是婴儿的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乳。”刘清沁说,如果母乳确实不够吃(需咨询医生),也应当在儿科医生或婴儿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
刘清沁说,确有极少数婴儿会对母乳蛋白过敏,“如果孩子出生后第一口进食的是配方奶,出现母乳喂养下的牛奶蛋白过敏的机会比较高。因为出生后第一口奶食用的是牛奶,所以体内出现过敏反应。虽然后续接受的全是母乳,但婴儿对母乳中一些蛋白质也出现了交叉过敏反应”。
原因食品添加剂也会导致过敏
6岁男孩小明一直很爱吃零食。然而,从今年3月开始,小明的膝盖附近开始出现一个个青紫斑块,既不是摔的,也没有撞到啥东西。医生说,小明得的是过敏性紫癜,而造成过敏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零食吃多了,里面的添加剂引起的。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特殊的过敏反应,产生过敏的原因很多,食物中的添加剂就是其中之一。”郑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庄探月说,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得过敏性紫癜的,75%以上都是10岁以下的小孩子,除了身体抵抗力弱的原因外,食物里面的添加剂原因也不能轻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能引发过敏症状的添加剂种类目前已经诊断出来的有1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防腐剂、胭脂红等色素、糖精、香料等添加剂,而由于食品添加剂引起过敏的儿童较多,且每年都有递增的趋势。
“当人吃了大量添加了调味、防腐、保鲜、着色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后,会刺激人的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失衡。这时的人就处于敏感状态,继而产生血管扩张、瘙痒、水肿等过敏症状。”庄探月说,一个人对某一种食品过敏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同一种类品,如瓜子、松子、榛子等多种坚果都过敏,就有可能是对某一种食品添加剂过敏了。
非专用化妆品易致皮肤过敏
“人的身体生来就有一种对‘外来异物’做出反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当这种反应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皮肤科副主任王豫平说,过敏反应就是人体对外来异物的一种超出限度的生理反应,而儿童皮肤比成人更加娇嫩,故儿童皮肤过敏的现象比成人更常见,更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皮肤干燥等各种状况。
王豫平说,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皮肤特点、既往过敏史和使用化妆品经验,选择专用的儿童化妆品(供12岁以下儿童使用),并在使用前,认真阅读化妆品说明书。
“为了减少过敏现象发生,家长在第一次给孩子使用化妆品之前,应先做局部测试。”王豫平说,可在耳后或手腕内侧等敏感处皮肤涂抹少量化妆品,观察一至二天后,如果没有异常的情况,如红、痛、红疹等过敏现象,就可以放心使用。
王豫平说,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使用中发生过敏等不适,要立即暂停使用,用清水清洁皮肤。若问题持续,情况严重者,要立即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做过敏原测试查找原因,这样一来,家长就能通过标注的产品成分,有选择地避开会导致过敏的化妆品”。
环境过度干净或致过敏体质
“不要摸,脏!”陈女士经常叮嘱4岁儿子。除了家里卫生天天做,儿子吃饭用过的碗、勺单独消毒,玩过的玩具也要一一擦拭;隔两天拖一次地,还要加上几滴消毒水,以防儿子在地上爬玩时沾上病菌;在公共场所不准触碰东西……然而就是因为这种过度干净的环境,让孩子患上了哮喘。
“过度爱干净的儿童,反而容易成为过敏体质。”庄探月说,人的免疫系统需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才能逐步发育稳定。如果过分追求“干净”的环境,会让孩子的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反倒容易形成过敏体质,患上过敏性疾病。
庄探月说,0~3岁是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里不妨“脏”一点,尽量不用消毒液拖地、洗衣,平时多带孩子去户外、郊区玩,让他们多跟大自然中的空气、花草、泥土接触,对孩子的免疫系统是个锻炼,避免将来成为过敏体质。
应对
找出过敏原,避开过敏原
过敏体质是否有可能改变?宋桂华说,对于过敏问题,一般不讲治愈,只讲缓解。虽然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缓解,甚至症状消失,但没有一个医生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复发,所以无法判定为根治。
“明确了过敏原之后,便可有效地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或采取脱敏治疗,如针对螨虫导致过敏的药物脱敏治疗。”宋桂华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过敏原频频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医生根据和病人的交流,了解病人的日常生活,从中了解病人的某些习惯,问清楚病情,有针对性地对过敏原进行检测,才能抽丝剥茧找出产生过敏的接触物。
牛奶蛋白过敏可换水解奶粉
“对混合喂养或者纯人工喂养的宝宝来说,牛奶蛋白是常见的过敏原。”宋桂华说,牛奶或奶粉中的大分子高蛋白等营养物质不容易被肠胃道功能尚不健全、咀嚼能力较差的宝宝所吸收,一旦对该种食物不耐受,宝宝体内就容易产生抗原,即出现过敏反应。
“对于轻、中度牛奶过敏的患儿,首先应该膳食回避,并同时给予具有治疗牛奶过敏作用的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宋桂华说,通过回避奶制品,食用适度水解的奶粉2周后,皮肤过敏症状可得到相应改善,胃肠道过敏症状的改善则需要2~3个月,“牛奶蛋白过敏的自愈时间多在1岁后,所以1岁后应该复查过敏原,大多数孩子不用长时间食用水解配方奶粉”。
曾有湿疹一岁后再加蛋黄
“一般来说,婴儿4~6个月可以添加辅食,但如果母乳充足,还是半岁后添加为宜。”宋桂华说,鸡蛋是导致婴幼儿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食物,所以,鸡蛋不适合于过早添加,尤其是有过湿疹的宝宝,最好在10个月大或一岁以后添加鸡蛋最安全,之前可用果泥、青菜、瘦肉替代。
宋桂华说,婴儿要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时往往不能习惯,加上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尚未成熟,容易出现功能紊乱,因此,添加辅食时一定要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
“给宝宝尝试吃新的食品,添加每样新食品之间要相隔4~7天。”宋桂华说,如果宝宝对某种食品有过敏反应,过敏症状通常是在食用某种食品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显现出来,这样家长就能够分清楚是哪一种食品造成的。
提醒
过敏并非都要用抗生素
很多孩子出现过敏现象,大多不会被家长第一时间发现,而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想到查过敏原。而在这段时间之内,不规范用药的情况可能也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宋桂华说,由于对过敏性疾病认知及判断上的错误,家长往往在看到孩子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感冒或普通咳嗽,会让孩子服用感冒药及大量抗生素,不仅没有起到治疗的效果,而且抗生素的长期使用还会导致抗生素的耐药性,影响孩子的健康,同时也延误了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机,“只有合并感染的患儿,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王豫平说,对皮肤症状的过敏反应,可以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来治疗,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与组胺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过敏反应。还可用辅助药物如外用的皮质激素类药物艾洛松等,治疗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瘙痒症等。
哮喘需长期规范治疗
“哮喘是一种先天性过敏体质造成的疾病,患儿反复接触过敏原,导致气道出现慢性炎症。”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呼吸科副主任陈卓昌说,患儿只要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因此,治哮喘最主要的是杜绝过敏原,配合一些吸入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
陈卓昌说,生活中导致过敏性疾病的致病原种类众多,这其中除了呼吸道感染引起哮喘发作外,接触过敏原诱发哮喘的也为数不少。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远离致病原,比如有毛的动物,如猫、狗,还有毛绒玩具、地毯、布艺沙发、空调过滤网里的尘螨等都是诱发哮喘的最主要过敏原。家长要尽量少使用化妆品、香水等;对于一般儿童,家长要定期洗晒毛绒玩具,杀死尘螨。
“临床上约80%的哮喘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这与他们在缓解期未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有关。”陈卓昌说,国际医学上治疗哮喘、控制哮喘的最好办法就是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但很多家长无法接受激素控制药物的治疗方案,导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
陈卓昌说,其实这种药物激素含量很少,吸入一次的含量在100微克左右,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消除气道的炎症,而真正进入血液循环的利用度不到1%,并不会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家长们大可放心。
(本文感谢通讯员 邢永田 何世桢 卜春梅 潘黎黎 提供帮助)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3-07/03/content_91823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