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婧 张 伟
目前,全球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达到了3.5亿。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硬化、肝癌甚至导致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笔者希望和大家共同熟悉一下各种乙肝病毒治疗药物,并初步探讨如何优化配药方案。
按结构功能区分,抗乙肝病毒药物有两类:干扰素(IFN)和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可进一步细分为L-型核苷、非环形磷酸酯及其他。
首先,干扰素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激活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被聚乙二醇修饰后,干扰素的生物半衰期可显著延长。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最具代表性,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为慢性乙肝治疗用药,尤其适于乙肝病毒感染初期且未发生肝硬化的人群。它的推荐剂量为180微克,皮下注射,每周一次。用药后三四天可达最大血药浓度,7天内血药浓度相对稳定。该药由肝脏或肾脏代谢。值得注意的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不良反应较多,例如:发热、肌痛、头痛、疲乏、腹泻、厌食、失眠、抑郁等。因此,对本身具有抑郁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症状的人群,我们要严格禁止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使用。
核苷类似物,顾名思义,这类药物可与天然核苷竞争结合DNA聚合酶,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DNA合成。
首先,L-型核苷包括拉米夫定(LAM)、恩曲他滨(FTC)和替比夫定(LdT)。拉米夫定的推荐剂量为每天100毫克,口服,服药后0.5~2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1.28±0.5微克/毫升,体内半衰期为5~7小时。恩曲他滨的推荐剂量为每天200毫克,口服,服药后一两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1.8±0.7微克/毫升,体内半衰期为10小时。替比夫定的推荐剂量为每天600毫克,口服,服药后1~4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3.69±1.25微克/毫升,体内半衰期为15小时。这3种药物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对肌酐清除率<50 毫升/分的人群需适当下调给药量。此外,拉米夫定和恩曲他滨均有较高耐药性,不宜单独使用。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建议医生在原方案基础上增加替比夫定,或者实行替比夫定—恩曲他滨联合用药。下文介绍的恩替卡韦(etv)虽然少有耐药发生,但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对恩替卡韦亦表现耐药倾向。综上,对拉米夫定耐药,推荐替换为替比夫定。
非环形磷酸酯药物,包括阿德福韦酯(ADV)和替诺福韦酯(TDF)。阿德福韦酯的推荐剂量为每天100毫克,口服,服药后0.6~4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0.018±0.006微克/毫升。替诺福韦酯的推荐剂量为每天300毫克,口服,服药后1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0.3±0.09微克/毫升。二者主要由肾脏代谢。对阿德福韦酯耐药,推荐替换为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恩曲他滨。
恩替卡韦,作为目前抗乙肝病毒活性最强的药物之一,对未曾服用过核苷类药物的患者,恩替卡韦的推荐剂量为每天0.5毫克。除此之外,它的推荐剂量为每天1毫克,服药后0.5~1.5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恩替卡韦主要由肝脏代谢,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使用该药。由上文可知,特殊情况下恩替卡韦也易发生耐药,这种情况下推荐使用替比夫定。
以上药物为全球应对乙肝病毒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更是跻身一线用药行列。但是,如何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如何应对各种耐药的发生,以及如何完善服药过程中的监测机制,这些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作者供职于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