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

图片

健康科普

《大河报》嘘寒问暖“倒春寒”

时间:2014-02-19

记者 李晓敏

阅读提示 | 虽说节气已立春,可大地还没来得及感受春的气息,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不仅阻止了人们迎向春天的脚步,更是“撂倒”了不少人,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以及老年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内各大医院病房爆满,一些科室甚至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气温“变幻莫测”,让我们先来了解这段时间最易引起的疾病,及早打好健康预防针。

倒春寒病之一 心脑血管病    处方:高危人群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古语说:“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不可轻易脱去冬衣,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注意保暖。

郑州颐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赵友民介绍,由于季节转换,温差扩大而导致人体血压波动剧烈,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近几天又迎来春雪,很多人感到不适,“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由于春季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多发期,倒春寒来袭极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这些病又都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赵友民解释,持久的雾霾天加上低温,都会导致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他建议预防倒春寒,人们首先要注意保暖。由于温差大,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胸痛、胸闷、手脚麻木等症状,应该引起重视,及早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心内一区主任王永霞说,已经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病等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禁忌证,应当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倒春寒病之二 摔伤    处方:摔倒时不要用手腕撑地

寒冷的季节,再遇上点雨雪,这便给路人行走带来了挑战。

“每次下雪后,由于路面湿滑,到各大医院就诊的因摔倒造成骨折及外伤的患者就会增多。”省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涛说,从接诊的病人来看,老人、小孩和户外工作人群为高发人群。

刘涛提醒:一旦摔伤,不要过度惊慌,首先要判断伤情,如果仅为皮外伤,可就近到社区诊所处理;若有开放伤,不论伤口大小,必须到医院治疗;若伤者感觉髋部、腰背部疼痛并出现肢体活动困难的情况,正确的急救方法是不宜乱动,避免因骨折导致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应在稳定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正确救治。

摔倒时,市民应有意识地用整个身体侧面着地,尽量增加受力面积,切不可用手腕去支撑身体,这样易造成手臂骨折。

倒春寒病之三 低温烫伤    处方:不要抱着热水袋睡觉

一波寒流来袭,众多人又拾起了保暖设备,而这也使得低温烫伤逐渐有了抬头趋势。

“天寒的季节里,也是烫伤病人较多的季节。”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牛希华说,天冷和天热是烧伤病人的两个高峰期。而在寒冷的季节里,大多是被持续性低温烫伤的孩子和老年人,也有被“暖宝宝”烫伤的爱美女性。

“温度在45℃~65℃,我们称为相对低温,这个条件下,如果持续性发热形成的烫伤就是持续性低温烫伤。”在牛希华看来,低温烫伤看着不严重,实际多是深度烫伤。她说,一般持续缓慢地烫伤皮肤,易被人疏忽,当觉得疼痛时,皮肤可能已坏死,如“温水煮青蛙”。

她特意提醒读者,暖宝宝贴片、电暖宝、暖手炉等取暖用品都是相对低温的取暖产品,在给婴幼儿、老年人、偏瘫病人、癫痫病人、糖尿病病人等特殊人群使用时,一定要多加关注,要不断地更换取暖部位。

同时,她告诫,不要抱着热水袋睡觉。人熟睡后,感觉迟钝,一直使用取暖产品,势必造成低温烫伤。一旦发生低温烫伤,要及时去医院,让医生给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倒春寒病之四 支气管炎和肺心病

处方:注意防寒保暖

支气管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往往遇寒则发。

医生说,早春时节,气温多变,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如果病毒或细菌入侵,或者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会趁机捣乱,这样支气管炎就会复发。

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马希涛说,急性支气管炎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因为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人们应特别注意保暖防寒。

同时,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倒春寒时节,还需警惕另外一种病:肺心病。

马希涛说,肺心病的病理变化为肺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值发生异常,从而体内缺氧。加上病人经过漫长的冬季,心肺发生功能代偿,全身免疫力明显下降。尤其上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一旦着凉,便可因感冒而发生呼吸道感染,诱发病情加重。因此,肺心病病人在早春时节应高度重视。

倒春寒病之五消化性溃疡

处方:注意腹部保暖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本病好发于秋冬或冬春之交,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人。

省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尚佳介绍,消化性溃疡往往遇寒冷则发作。其发病特点为节律性疼痛和周期性发作,为此,溃疡患者应恪守“春捂秋冻不生病”的格言,并注意腹部保暖。

据了解,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性质多为灼痛,亦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多位于中上腹,持续性轻、中度疼痛。

部分患者可无上述典型疼痛,仅表现为无规律性的上腹隐痛或不适,部分患者亦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以至不为患者所注意,而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均可伴有反酸、嗳气、上腹胀等表现,严重者可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

倒春寒病之六 感冒

处方:注重给孩子的头脚腿颈等部位保暖

“周一上了半天学就回来了,高烧不退,一直咳嗽。”昨天,在郑州市儿童医院的二楼输液大厅内,市民王女士正陪儿子输液。

“儿童免疫力较低,难以适应多变的天气,一热一冷间,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银羽介绍,每年“倒春寒”时,很多孩子都会被感冒击倒,因为,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儿童对“倒春寒”难以适应,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婴幼儿,鼻毛发育不全,鼻腔、咽喉等黏膜又比较脆弱,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引起感冒、发烧。

此外,冷空气还常诱发儿童哮喘发作。

“儿童气道高度敏感,冷空气来袭,不少哮喘患儿病情发作。”在郑州市儿童医院的哮喘专科诊室里,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黄晗告诉记者,小患者多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他们抵抗力较弱,气温变化特别是由热变冷,就能引发哮喘。

对于哮喘患儿,黄晗特别提醒家长,“很小的刺激都能引起气道狭窄,家长应根据天气状况,适当给患儿保暖。”同时,春季花粉、微尘传播较多,出门时应给孩子做好防护工作。

郑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韩雪则建议,在倒春寒的季节里,不要急着给孩子摘掉帽子、围巾、棉鞋等物品,应适当捂一捂,“尤其是要注重对孩子的头、脚、腿、颈等部位的保暖”;天晴时,多领孩子在太阳下动一动,增加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人多的场合尽量不要去。

另外,春季天气干燥,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芹菜、洋葱、大蒜等食品味儿辛、甘温,具有杀菌功用,可让孩子多吃些。

倒春寒病之七 煤气中毒

处方:迅速移到空气新鲜处并打120

每到天寒时,因为煤气中毒的事例也开始增多。    

昨天,郑州市卫生局特意发布健康提醒,提醒在倒春寒时期,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煤气中毒。

郑州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若产生红色火焰,则表示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多;若产生蓝色火焰,则燃烧较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少。

该负责人提醒,使用热水器、煤气灶具之前,应闻闻有无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同时要注意检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防止漏气。

如果居室内用煤火炉,要安装烟道密闭完全的烟囱,用炭火盆取暖时则要注意空气流通。

一旦家庭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使用明火;如果不幸发生了煤气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严重中毒者,应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救治。  

线索提供 常慧 邢璐 马一禾 尹沅沅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4-02/19/content_102898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