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总有一段难熬的日子。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皮肤瘙痒,抗过敏药因此成了必备品。专家提醒——
记者林辉
阅读提示|春光明媚,是郊游的好时节,但对过敏患者而言,春天却伴随着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过敏症状,十分恼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抗过敏药物能抗过敏,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但是,我省专家提醒,抗过敏药导致过敏反应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使用抗过敏药时,一定要根据病情,慎重使用。
常用口服药有三代
“临床上,通常将抗过敏药物分为非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和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两大类。”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药学部主任秦玉花介绍说,前者包括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钙剂、免疫抑制剂,人们常说的口服抗过敏药物就是指后者,服用后吸收很快,能在15~30分钟内使过敏症状迅速得到改善。
秦玉花说,抗组胺药又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扑尔敏、苯海拉明都属于第一代,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
“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秦玉花说,与第二代药物相比,第三代药物的特点是,作用时间相似,但疗效更好、适应症更广泛、安全性大和副作用很少,可以长期使用,“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
抗过敏药要换着吃
近年,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数量激增,随之出现了琳琅满目的抗过敏药,且自行购药服用的人越来越多。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倪文琼建议,抗过敏药最好换着吃。
倪文琼说,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患者长时间服用一种抗过敏药,会出现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的现象。因此,服用抗过敏药时,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一般在服用三个月后,就需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有其自身的抗过敏机制和特性,治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倪文琼说,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此外,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抗过敏药也可致敏
有些患者因为过敏,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症状,以为吃了抗过敏药就能好,没想到症状反而加重。秦玉花说,这种情况属于抗过敏药的致敏现象,一旦出现,要赶快停用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物也可导致过敏,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倪文琼介绍说,能够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当抗过敏药物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过敏反应仍可发生。因此,如果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后原有疾病不愈反而症状加剧时,应考虑到药物过敏,而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擅自加大剂量是十分危险的。
倪文琼说,服抗过敏药发生的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血象异常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特殊人群需谨慎用
任何一种药物都有使用禁忌,并非人人适合,抗过敏药物也不例外。
“在抗过敏药中,葡萄糖酸钙一般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抗组胺类过敏药使用时就要慎重。”秦玉花说,有一类抗组胺药称为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如氯苯甲嗪,在试验中被发现对动物有致畸作用。为慎重起见,准妈妈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内的孕妇最好不要使用。
秦玉花说,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诱发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近期研究发现,第二代抗组胺药的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丁(敏迪)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有过心脏病史或是正在服用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人,不管过敏轻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秦玉花提醒,这两种药物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此外,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
线索提供邢永田王建明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4-04/16/content_105986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