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什么?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020年8月WHO首次提出消除宫颈癌的全球行动倡议,同年11月WHO正式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2021年7月,WHO 发布第二版《预防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指南中推荐以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 以上、早诊率达到 90% 以上的目标,并强调要将宫颈癌核心知识知晓率、筛查率、早诊率纳入绩效考核。
HPV感染与宫颈癌
宫颈癌是目前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以彻底消除的癌症。宫颈癌病因明确,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
HPV是一种球形小分子双链DNA病毒,直径为42-58nm,在自然界中稳定性好,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种依赖性和嗜上皮性,感染人体后在基底层细胞中潜伏,在鳞状上皮细胞中复制、转录和翻译、增殖。因其基因序列具有多态性,故亚型较多,目前已经发现216种亚型,有50种以上可以感染生殖器官。依据与生殖道肿瘤相关性, HPV可分为高危型(致癌型)和低危型(非致癌型)。
HPV感染后具有普遍性、一过性、地区差异的特点。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感染率达80%-85%,约80%感染者在1-2年病毒可以自然消失,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5%-10%感染女性会发生持续性HPV感染,并有可能进一步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浸润癌。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
如何进行HPV筛查呢?
对于适龄女性需采用HPV核酸检测进行初筛,阴性者5年之后再次进行HPV检测。HPV16/18阳性、HPV持续感染者直接阴道镜检查,其余亚型阳性者需结合细胞学检测,细胞学阳性者直接阴道镜检查,细胞学阴性者12个月后再次进行HPV核酸检测。阴道镜检查结果正常,12个月后再次进行HPV核酸检测,低度及以上病变者行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为宫颈正常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LSIL)12个月后再次进行HPV核酸检测,病理结果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或以上病变者需进行治疗,并在6-12个月后采用HPV核酸及细胞学联合检测进行随访,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阴性者每年进行1次随访,连续3 年阴性可变为每3 年随访1 次,持续25年。
接种过HPV疫苗还需进行HPV检测吗?
接种过HPV疫苗的人仍建议定期进行HPV检测。现有HPV疫苗仅覆盖个别常见亚型,不能预防所有HPV型别感染,也不能阻止HPV感染进展成疾病。即使接种完HPV疫苗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认为接种完疫苗就万事大吉,认为不会再感染HPV病毒,不会得宫颈癌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我国目前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均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和疫苗接种率仍比较低等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宫颈癌防治筛查的意识,使其主动自觉接受宫颈癌筛查、预防、随访、积极诊断配合治疗。(检验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