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曾经给他们一双翅膀,只是后来,上帝突然收起了笑脸,他们被重重摔在地上,折断翅膀,回不了天堂。每个生病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而她专门为小天使修复折翼的翅膀。
语速快,思维敏捷;号难挂,队难排;在儿科领域声名远播……一提到儿科主任高丽,很多人大概都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可是您知道吗?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对孩子充满疼爱和期待、对生活充满热忱和激情的邻家大姐。笔者带您走近这位“大忙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她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另一面。
处处留心的“学霸”
熟悉高丽主任的人太多了,可谁能想到,除汉语之外,她还精通英语和德语。
在部队大院长大的高丽,自中学起就对外语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情有独钟。在这些科目上近乎完美的表现,足以使她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文化大革命时期,她的“学霸”生涯不得不进入短暂的蛰伏期。下乡插队,成了高丽每天生活的主旋律。当知青的3年半,高丽忙里偷闲,默默在知识的田地里辛勤耕耘。她的学业梦从来都没有中断过,为了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她时刻准备着。
机会终于来了,1977年恢复高考,高丽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河南医学院的5年大本。毕业后,她于1983年1月来省医工作,并与儿科结下不解之缘。期间,她还一鼓作气拿下了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为了和国际接轨,能够直接研读外国文献,高丽专门去河南工业学院学习英语。有了这些还不满足,高丽又远赴北京第一外国语大学研修德语。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高丽因成绩突出被公派出国,赴德国法兰克福,到歌德大学医院儿童疾病中心小儿神经内科留学。
1998年,高丽接管儿科工作,担任科主任,医院的儿科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短短十几年,儿科由原来的35张床发展成为拥有2个普通病房、2个重症病房,集急诊、门诊、发热门诊和儿保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室。
除医院的日常工作外,高丽还担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bet36体育投注:抗癫痫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儿科学会委员、bet36体育投注: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bet36体育投注:儿科医师协会副会长、bet36体育投注:儿科协会副会长,出任《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等杂志编委。
有毅力的“研究控”
为了帮孩子解决疑难杂症,高丽曾经带着两个小病号到上海的国际学术交流会现场,向国内外最权威的儿科专家请教救治方案。
“再大的难题,再复杂的病症,你只要去潜心研究就会有收获”。这就是高丽常说的一句话。5年前,有一个3岁小男孩意外摔倒,面部着地,造成颅底骨折,形成脑脊液鼻瘘,导致颅内多重感染,最后发展为隐球菌脑膜脑炎合并重度脑积水,孩子出现昏迷抽搐,生命危在旦夕,北京、上海等各大著名医院都看遍了,均被告知无法治疗。
这种境况下,高丽来不及多想就把孩子收住入院。她打破常规,勇闯禁区,使用“外引流”和“内引流”相结合的办法,把多余的脑脊液引流出来,降低颅内压,清除感染源。同时使用伏立康唑等药物,抗击顽固的隐球菌。但是,病魔却极其顽强,在随后的几年里多次复发,孩子出现“角弓反张”等症状,几乎要成植物人。
高丽用超乎寻常的毅力和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经过高丽团队的精心治疗,孩子的病情终于有了改观,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大的心理安慰。长期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曙光:今年2月份,孩子康复出院,将近9岁的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健康、聪明。
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高丽主任在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儿童癫痫、脑瘫、脑炎、心理行为性疾病、新生儿脑损伤及神经遗传代谢等疾病的诊治上颇有建树。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116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厅级成果奖10余项,现承担省、厅级项目3项,在全省及国内儿科界、神经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小天使的“守护人”
高丽从事儿科工作32年,担任科主任16年,到底救过多少孩子,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艺高、胆大,能接“硬活儿”,冷静、果断,敢于承担,这也许就是高丽的最大特点。
20多年前,刚到医院做住院医师时,一个3岁多的孩子被紧急送往医院,孩子颅内压非常高,呼吸即将停止,高丽情急之下用腰穿针扎破孩子的囟门,引流脑脊液减压,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还有一次,高丽值急诊班,有6个抽风的孩子几乎同时被送到医院。高丽沉着、冷静,把所有护士都调动起来,为孩子测心率、量体温,从病情最重的开始,一一进行抢救。这边还没忙完,又一个心脏骤停的孩子被送了过来……经过一整夜的忙碌,7个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给他们修复“折断的翅膀”,高丽除了奉献还是奉献。坐诊时,40个预约号,10个现场号,能让她一直从早上7点多忙到下午2点左右。还有一些外地的病号中午才赶到医院,高丽每次都来者不拒。
在生活上,高丽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媳妇。孩子跟着二老长大,全家人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前不久,公爹病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高丽强压悲痛,含着泪水坐完门诊才回家处理后事。听说此事的人都会被她的奉献和敬业精神所感动,但高丽主任却认为这很正常,任何医生都会这样做。
熟悉高丽的人可能会知道,她吃饭出奇地快,别人还没吃到一半,高丽早就风卷残云结束战斗。这都是逼出来的呀:经常加班,没有准点儿,得节省时间啊。久而久之,她的身体也被严重透支。不久前,高丽准备去参加学术会议,刚到高铁站就觉得胃部疼痛难忍,她心想要拨打120了,谁知过了一会儿,疼痛居然缓解了,她又坚持踏上了列车。
有人问:“你这样付出为啥啊,值得吗?”高丽幸福地笑着回答:“太值了,付出再多都值得!”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她能够读懂孩子那渴求生命的眼神。这就是高丽。为什么她经常饱含热泪,因为她深爱这份事业;为什么她可以如此奉献,因为她知道,自己是这些折翼天使的“守护人”。 (邢永田)